8 拿来主义 知识点题库

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    )

A . 美丽的南海之花——鼓浪屿,假如有十分姿色,三分姿色应该分给这朵朵白帆。 B . 片中,婉怡是个托戏、衬戏、接戏的人物,演婉怡的我是排球场上的“二传手”,自己跳起来“扣球”就不对了。 C . 五四时代介绍了一个易卜生,名声倒还好,今年介绍了一个肖伯纳,可就糟了,至今还有人肚子发胀。 D . 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来。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A . ①③②⑤④ B . ①②④⑤③ C . ①②⑤③④ D . ①③⑤②④
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课堂上有人大笑,有人微笑,有人莞尔而笑 , 听杨老师上课真开心。 B . 有些同学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笔一拔就在纸上信口开河 ,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凑足800字了事。 C . 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D .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为一幅假画就使那情天孽海的爱在转眼间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B . 几几位大师捧着国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发扬国光(捧,表郑重,几张画却郑重的挂过去,显得寒伧可怜) C . 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进步了(运用反语,“堕落”的意思) D . 据说不久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顺便到欧洲传道。(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力媚态)
对“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 . 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 . 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 . 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 . 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 . 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 . 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根据课文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孱头:﹍﹍﹍﹍

昏蛋:﹍﹍﹍

废物:﹍﹍﹍

根据第八段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孱头” “昏蛋”“废物”比喻: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 . 感受     依托     未免 B . 感触     依附     未免 C . 感触     依托     不免 D . 感受     依附     不免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B .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C .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D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 . 比喻论证 B . 对比论证 C . 类比论证 D . 举例论证
读课文 《拿来主义》,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 . 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 . 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 . 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 . ①⑥②③④⑤ B . ③⑤①⑥④② C . ④①②③⑤⑥ D . ⑤①⑥②③④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东新增设4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无疑将给山东的科研事业带来一个冠冕堂皇的未来。 B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似乎忘记了节俭的美好传统,餐桌上的残羹冷炙很少有人带走。 C . 国际上也有礼尚往来的习俗,各国政要之间的互访、民间组织的交流,都是这一习俗的表现。 D . 现在有些药品广告故弄玄虚 , 夸大产品功能,捏造试验数据,其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A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 . 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包括《为吏之道》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贪污。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如“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监察官员被称为“风霜之吏”。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史。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秦汉时期的反腐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秦朝反腐败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很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员贪腐行为的处罚,到了十分苛刻严厉的地步。 B . 秦朝将监察部门设为国家三大政权机关之一,并将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并列,显示了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C . 秦朝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仅次于郡守、郡尉。 D . 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或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 . 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 . “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D . 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事》,建立了举报箱制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B . 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C . 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知故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D . 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依次填入下面一句话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      上天堂,        落了地狱,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 . 或 或 却 因此  B . 或许 或 但 所以 C . 或 或许 却 因此  D . 或 或 但 所以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该段文字中列举了哪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前提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概括《拿来主义》第10段内容。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