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识点题库

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市今年将扩大北湖新区的建设力度,把它建为一个集行政、办公、旅游、度假、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B . 全国扫黄打非办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整治、打击力度,坚持把抓源头、抓大案作为突破口,采取多种手段侦破网络色情犯罪案件。 C . 到这里之前,一定要好好地了解和读懂清史,否则不好好了解和读懂清史,你只能看到那些不说话的建筑,却无法真正地理解冰冷下火热的历史。 D . 专家认为,造成不少中年男性严重脱发,一是血液循环中男性激素缺乏或失调,二是化学物品对毛囊造成严重伤害。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祭十二郎文》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B .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巧妙地给郭橐驼立传,通过橐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 “移之官理”,揭露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C . 《后赤壁赋》中化鹤的描写是虚幻的构思,反映出作者欲超尘出世、摆脱尘世烦恼的幻想,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希望在儒家思想中寻求解脱。 D .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材料二: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 (1) 读了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和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

  2. (2) 对于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你更欣赏哪一种艺术表演?请谈谈你的理由。

假如你站在岳阳楼上,需要向游客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请你拟写一段解说词。在解说词中要恰当引用杜甫《登岳阳楼》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 . 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 . 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 . 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 , 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


  1. (1) 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义,不得用“无题”作标题,8个字以内。

  2. (2) 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要求:25个字以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

海人谣    (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1. (1) 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海人被掠夺的珠宝如山般堆满了库房,这和《阿房宫赋》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下面是从课文《项羽之死》里节选的两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①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

白居易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

诗人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其爱情之忠诚。

以《长恨歌》为主语:

以白居易为主语: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道:原因 B . 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彻底 C . 子孙之不甚惜             视:对待 D .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将下列句子合成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②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并“施之于今”。

③苏洵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④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⑤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⑥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A . ③①⑤⑥④② B . ⑥②④⑤①③ C . ⑤③④②⑥① D . ⑥④①③②⑤
根据《伶官传序》相关文意,默写下列名句。
  1. (1) 欧阳修提出了“”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 (2) 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的道理。
  3. (3) 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的经验教训。
  4. (4) 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按要求填空。
  1. (1)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2. (2) 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
  3. (3)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抒情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端正好]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 (1) 两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 (2)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使用了实虚结合的手法,请简析。
  3. (3) “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醉”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 ,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 . 祸焉                                                          速:招致 C . 后秦击赵者                                                  再:第二次 D .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治理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与战胜得者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 . 予人                                                          作《师说》贻之 C . 斯用兵之效                                                  吾其还 D . 齐人勿附秦                                                  室西连中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南宋,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采取的以赂求和的妥协政策的不满。 B . 第一段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论点,先否定而后肯定,从而加强语势。 C . 苏洵行文纵横态肆,气势逼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张力。 D . 苏洵用一个“赂”字,充分揭露了秦国的野心,同时又善于抓住历史与现实的共同点,把论史与论今统—了起来。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 (5)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先 圣 之 言 精 义 入 神 者 其 唯 《易》 乎 犹 谓 可 思 而 过 半 末 世 腐 儒 粗 别 刚 柔 之 有 探 赜 未 兆 者 哉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