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识点题库

选出下列加线字不全是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 (   )

A . ①子路问成人                     ②尝独立 , 鲤趋而过庭 B . 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②颠沛必于是 C . 至于他邦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 . ①子路从而后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莫己知也

A . 野哉,由也 B . 八佾舞于庭 C . 子路行以告 D . 子将奚先
选出下列各句加线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 . 往者不可(规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 B . 使子路问焉(渡口)          耰而不(停止) C . 天下有道,丘不与(改革)也  (种植)其杖而芸 D . 果哉!末之(辩驳)矣          子路曰:“不仕无。”(道义)
选出对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君子仕也,行其义也  ②如何其废之  ③明日,子路行,告  ④子路行

A . ①②同,③④同 B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同,③④不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同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

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的诗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1. (1) 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早寒”特点的?

  2. (2) 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下列句子。

  1. (1)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 (2)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图画。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海伦与特洛伊战

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衬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在约翰

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赏析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踏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1. (1) 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描写得很详细,为什么?

  2. (2) 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

  3. (3) “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这是作者的选择,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你的看法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 莫春者 ,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为下面对联拟写下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chèng)      然(kuì)       春(mù)     师(lǚ) B . 水(xí)         尔(shuài)     及(bǐ)     曾(xī) C . (sè)         者(ɡuàn)      饥(jǐn)    尔(kēng) D . 坐(shì)        小(xiàng)     笑(xī)     舞(yú)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与“方六七十,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或知尔,则何以哉 B . 宗庙之事,会同 C . 其礼乐,以俟君子 D . 臣之壮也,犹不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 . 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 . 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 . 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请从下面的消息中提取出四个关键词,不超过15个字。

7月25日,第六届“孔子行脚”活动在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启动。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的20名师生,将在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据悉,“孔子行脚”活动由台湾师范大学、重庆市渝台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在2009年联合发起,通过整合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青年学子的力量,效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在两岸三地偏远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本届活动期间,支教团将在晏阳初中学开展多学科教学活动,并增添戏剧表演、文化介绍、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活动期间他们将以“服务学习”和“偏乡体验”为目标,将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心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共话志向,各言其志,轻松、和谐、畅快,不落窠臼、不入俗套,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是让人向往的,这样的老师也是让人敬佩的。

作为学生,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课堂和老师?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要求:用语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8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1) 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六七十

    A . 有朋自远 B . 太行、王屋二山,七百里 C .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 不以规矩,不能成
  2. (2) 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 . 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 . 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 . 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 (4)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
  5. (5) 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 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原文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军,驻扎。 B . 所刺讥皆中诸侯之                 疾:弊病,弊端。 C .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使:让。 D . 不容何 , 不容然后见君子           病:忧虑,担心。
  2. (2)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被困陈蔡的窘况的一组是(    )

    ①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②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③不得行,绝粮

    ④从者病,莫能兴

    ⑤君子亦有穷乎

    ⑥弟子有愠心

    A . ①②③ B . ①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②⑤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人手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 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做了形象的注解。 C .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世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 . 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的小心谨慎、讲求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②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注】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粥:通“鬻”,贩卖。

  1.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大司寇行相事                摄:代理 B .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迟乎        庸:难道 C . 桓子受齐女乐                  卒:最终 D . 送冉求,因曰                  诫:勉励
  2. (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B .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C .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D .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行摄相事以后,面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 . 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纳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文马给鲁国国君。 C . 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 D . 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说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自己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②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文言文阅读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B .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C .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D .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他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是“四书”之一。 B . 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与亚父说的“竖子不足与谋!”意思相同。 C .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D . 侏儒,一般指身材异常矮小的人,文中特指表演杂技或以滑稽动作引人笑乐的艺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畜牧的小官,都做得很不错,因此得以升任司空;后来他离开鲁国,但在齐、宋、卫等国并没有得到善待。 B . 鲁君接受南宫敬叔的建议,与孔子同乘一辆车,带着马匹和童仆去周王室请教礼仪,又拜会了老子,并在离别时得到了老子的赠言。 C . 齐景公害怕鲁国任用孔子,将来危及齐国,便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孔子却认为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D . 在孔子驳斥了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后,齐景公受到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国,最终主动归还了郓、汶阳等以前侵夺的土地。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