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平凡的世界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第五期,影视演员王学圻朗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和他为了理想而努力的精神一直影响着王学圻的影视创作;第六期斯琴高娃深情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不仅感动了现场的听众,更是让屏幕前的观众潸然泪下。你曾读到过打动你、激励你甚至改变你的作品吗?你认为读书的意义何在?

    请以“阅读经典,品味人生”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的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 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的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儿时的回忆和感伤,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B .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C . 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D . 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2. (2) 小说中的孙少安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表现了当时农民的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谈谈给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雨中的原西城非常寂静。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街上,看起来没有多少行人。商店的门都开着,但顾客廖廖无几;售货员坐在柜台后面,寂寞地打着深长的哈欠。街道两边一些低矮的老式房顶上,水迹明光,立着一行行翠绿的瓦葱。

    一年一度的秋雨季节开始了。在农村,庄稼人现在都一头倒在热炕上,拉着沉重的鼾声,没明没黑,除过吃饭就是睡觉,似乎要把一年里积下来的疲乏,都在这几天舒散出去。多么好啊!矇眬的睡梦中闻着小米南瓜饭的香甜味;听着自己的老婆在锅灶上把盆盆罐罐碰得叮当响……

    但是,孙少安享不成这福了。为了养家,他不得不来到原西县城揽工。

    少安打量着即将入住的地方:不大的一个废窑,旁边塌下一批土,堵住了半个窑口;窑口前篙草长了一人多高……一切都破败不堪!不过,这又不花一个钱!唉,揽工小子还指望住个啥好地方哩?住这也好,四野里都是荒地,容易给牲口割草。

    他安顿好牲 , 收拾好废窑后,又简单地戳了个锅灶,怎样省钱怎样来!

    他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新居”,嘴角浮上了一丝笑意。

    每天,他在河边洗捡来的烂菜叶的时候,就想起向他表白爱情的润叶。他在内心深深地感谢润叶,她给他那像土块一样平凡的一生留下了太阳般光辉的一页

    每天运砖时,他在车辕上挽一根套绳,扣在肩甲里,和牲畜一起拉着车,走过寂静而清冷的街道。一旦上坡的时候,他就使出浑身的劲拼命拉车,尽量减轻牲口的负担。从十字街到中学有一道大陡坡,他常常着命拉车,两只手都快要趴到地上了;牲口和他都大汗淋漓 , 气喘得像两只风箱。这时候,他眼前就不由得浮现出黄河岸边那些手脚并用、匍伏在石壁小道上的夫……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材料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身上有着优秀的品质。

一,善良与自我牺牲精神

    少安的善良体现在从十三岁起就成了“家庭保护人”,家里的大小事都需要他拿主意。他以自己的“牺牲”给弟弟妹妹换来一个美好的前途。

    少安的善良还体现在承包砖厂富裕之后,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修校舍,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为缓解大家的经济状况,扩大了砖窑的生产规模。

少安的善良也体现在对润叶的感情上。他不是不爱润叶,只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没有爱的资格,不能一时冲动,酿成无限的苦恼。即使润叶屡次约见少安,少安也避而不见。

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少安虽是一位农民,但他承包了运砖业务,后来又烧砖窑,通过奋斗战胜挫折,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家族的风貌,带领他的家庭奔上致富的道路。

    家庭的富裕还离不开他的善于思考和摸索,还有大胆的实践。作为大队长,他自发地搞承包,又率先开展责任制。他的实干精神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同时也让整个大队的村民获利。

    孙少安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新式农民。他是一个群体的代表,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农民这个群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他们有了个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为追求幸福生活和维护家庭尊严拼搏。他们扎根于现实生活,与时代脉搏紧密相关。

(选自《浅析〈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的人物形象》)

  1. (1) 材料一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cuán)   矇眬 B . (xù)   篙草 C . 着命(zhēng) 肩甲 D . 夫(qiàn) 大汗淋漓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下雨天环境的清静,也为孙少安进县城揽工渲染了环境氛围。 B . 选文第二段写秋雨季节一般庄稼人生活的清闲舒适,与下文写孙少安在县城为改变命运而拼命劳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揽工生活的艰辛。 C . 孙少安觉得在县城揽工的日子过得蛮不错;还有在赶着骡子上坡的时候,他使出浑身的劲拼命拉车以尽量减轻牲口的负担,这些都体现了他随遇而安、目光短浅的小农意识。 D . ”他在内心深深地感谢润叶,她给他那像土块一样平凡的一生留下了太阳般光辉的一页。”作者在这里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润叶的爱情给少安心中留下的美好回忆。
  3. (3) 结合材料二,请分析孙少安身上的传统性与先进性。

  4. (4) 结合材料一和二,说说孙少安这个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从下面二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00字左右。

①孔子说“见贤思齐”。请从《红楼梦》或《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符合原著,自圆其说。

②请从“《呐喊》声”“《边城》情”“《红岩》魂”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符合原著,感情真挚。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奋斗是孙少平的精神底色,是奋斗让孙少平成了《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一个。孙少平的奋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红楼梦》和《平凡的世界》是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很多人喜欢外出旅行时带上书。如果你的朋友外出旅行需要从这两本书里选择一本,你会为朋友推荐带哪一本呢?请谈谈你的理由。要求结合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等,要言之有理。

②这两部作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请从这两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以“(          ),我看到了你灼热的心”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37亿,登顶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热血昂扬的故事内核、震撼惊艳的视觉特效、对经典神话故事的创造性改造,获得不少观众好评。回看近些年文艺市场诸多口碑佳作,“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意志、《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只是50后、60后的燃情记忆,还经由影像化、舞台化改编,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闯关东》等影视剧作,不管什么时候回看,都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要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恰是文艺创作的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将情怀落地、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现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广袤现实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反映人们的刚性需求。 B . “燃作”能够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其中不乏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C . “燃作”能够感染人、提升人,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D . “燃作”的成功依靠的是正能量的传递,可以欠缺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B .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 C . 文章举《士兵突击》等例子,不仅诠释“正能量精神”的内涵,也佐证了观点。 D . 文章末段论证新时代更需要文艺创作者尽自己的职责,创作出更多“燃作”。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个正面人物故事证明,人们只喜欢涌动着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的文艺创作。 B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创作,充溢着饱满的正能量精神,所以取得卓越的文艺成就。 C . 《林海雪原》中塑造杨子荣形象,既赋予正能量,又依托曲折的情节,这符合文中理念。 D . 当下,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创作手段更加多元,因此已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孙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

    孙玉厚拙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吧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他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二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全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棱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式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 . 刘玉升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极度空虚。 C .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D . 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2. (2) 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字。

②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人物,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具体内容,不少于150字。

③请以“雪”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少于150字。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处从情节设置或细节刻画的角度,阐释其“惊人之处”。

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②京郊某公园草坪上竖有一块标语牌:“践踏花草太不仁,乱挖野菜实无德”,这则标语有欠妥之处。请在该公园的网站上留言,就这则标语提出修改建议。

 ③临近毕业,学校准备为高三同学制作高中生活纪念册。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在高中校园生活中感觉最幸福的一个片段。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微写作。

①学校要求同学们阅读以下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以上作品中,哪一个男性形象最能触动你?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理由。150字左右。

②为更好地治疗新冠肺炎,以中国速度建设完成的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让人赞叹不已,很多网友也纷纷给这两座医院设计了很多标志,下面是其中的两个标志,请你任选其一,写出标志中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200字。

  _x0000_i1025

③在你参观过的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等场馆中,哪件展品让你感触最深?请以这一展品为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这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是个生产队,属几架山外的一个大队管辖。全村没一个党员,也没一个团员;生产队长轮着当,一年换一个,每个男劳力几乎都当过了。

    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田福军原来还准备在后子头公社呆几天,想再到公路沿线跑几个大队。但县革委会的吉普车突然到这里来接他。因为中央一位老首长来黄原视察工作,这位老首长又是原西县人,过几天就要回县上来,地区要求原西县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冯世宽接到通知后,立即派车接所有在外面的常委们回城,商量如何接这位老首长。

    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通过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

    回到县里的当天晚上,福军在自己家里吃完饭,心情依然不好。他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说话,就一个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他坐在办公室的圈椅里,久久地盯着窗户纸发愣。一张张面黄饥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痛苦地埋下头,用手指头神经质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不一会,他看见白发黑发在桌面上落了一层。

【注释】①盲流: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称为盲流入人口,简称“盲流”。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队长家里破旧阴暗的土窑、烂炕席片、没衣服穿的面带恐惧的孩子、粗陋不堪的食物,这些都真实客观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穷困生活状况。 B . “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表现了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善于捕捉人物行为的细微之处。 C . “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闯进”这个动词贴切地写出了老汉行为的快速和鲁莽,让读者体会到老汉内心想见到干部解决饥饿问题的焦急。 D . 老汉一家因儿子做了盲流而被公社和大队克扣口粮,这表现了某些干部工作作风武断,不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问题,不关心百姓疾苦。
  2. (2) 文中叙述了老汉一家的生活状况,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田福军的干部形象。
微写作: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你此有什么看法?阐明你的观点。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

②近日某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严肃课堂纪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③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

经典小说一般都有典型环境,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平凡的世界》中的“双水村”,《老人与海》中的“大海”……请从以上典型环境中选择一个,填写在横线上,以“......印象”为题,写一段描述性文字。要求:环境氛围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倡导精品创作可谓恰逢其时。与其追求数量,不如追求质量;与其涉猎众多,不如独擅一技;与其原地徘徊,

当然,,但是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它会带来新的眼界、志趣与勇气。柳青之所以为人敬仰,在于他在《种谷记》之后又写出《创业史》;路遥之所以为人敬重,在于他在《人生》之后又写出《平凡的世界》;陈忠实之所以为人敬佩,在于他在《信任》之后又写出《白鹿原》——他们不仅超越同时代许多人,,不断以自己的著作提升文学与精神的高度。

阅读下面《平凡的世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孙少安重建学校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把他从家里叫到院子里。

“什么事?”少安问。他看见父亲一脸的诡秘。

孙玉厚就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已经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

第二天上午,少安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到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淌过东拉河,走过初冬荒凉的庙坪,跨过了哭咽河上的那座小桥。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

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和润叶上过学的地方!以后,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

孩子们正在上课。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地,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那个破学校!不过,这是儿子的事。他向来在儿子们的大事上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算是敲定了。

当天夜晚,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一九八五年的春天,孙少安个人掏腰包出资一万五千元重建的双水村小学眼看就要最后竣工了。当年拦河打坝震坏的校舍窑洞,已经被一排气势宏伟的新窑洞所替代。当年的学校操场也扩大了一倍,栽起一副标准的篮球架。操场四周砌起了围墙。铁栏式大门上面,拱形铁架上“双水村小学”五个铁字,被红油刷得耀眼夺目。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五十一章,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 . 孙少安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感到现在的自己“腰板硬了一些”,是因为这两年孙少安通过辛勤劳动赚了点钱,并且能为家乡双水村做点事了。 C . 孙少安出钱为双水村重建学校,虽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却是他一个平凡人的心意,他心中有一点自豪之情。 D . 孙玉厚希望少安捐钱重建庙宇被回绝,随后却听少安说要拿出一大笔钱重建小学,他虽然吃惊,但并没有反对,这与其朴实传统的性格有关。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调动多种感官描写出饲养院改成的学校中“教室”环境的简陋破旧,并着力刻画虎子读书的认真,这些坚定了少安重建学校的决心。 B . 小说中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的事情,说明当时农村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也与孙少安个人掏腰包出资重建学校形成对比。 C . 重建的双水村小学操场上栽起一副标准的篮球架,呼应了上文旧学校中“腐朽不堪”的篮球架,也衬托出孙少安重建学校时设计之用心。 D . 小说人物语言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如“万一怎”“你娃娃不敢这样”,强化了小说的地域色彩;叙述语言则庄重华美,富有感染力。
  3. (3) 孙少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读书是人们认识自己、了解历史、发现世界的重要途径。请你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老人与海》《边城》中任选一部作品,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