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题库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m/s)

第一次

0.23044

0.347

第二次

0.17464

0.344

第三次

0.11662

0.343

第四次

0.05850

0.342

A . 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 B . 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Ⅲ的宽度最小 C . 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D . 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计数点.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试完成下列问题:

  1. (1)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工作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填“直流电”或“交流电”),每隔 s打一个点.

  2. (2)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释放小车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A .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 B . 先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 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 D . 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 (3) 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表格中已计算出打下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你画出v﹣t图线.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

    0.1

    0.2

    0.3

    0.4

    0.5

    小车的瞬时速度

    0.40

    0.48

    0.56

    0.64

    0.72

  4. (4) 由图象丙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打点计时器打0计数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m/s.(答案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某实验小组在暗室中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频闪仪发出的白色闪光将每隔相等时间滴下的水滴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当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时,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悬在空中,这时拍下部分水滴的照片.已知此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为30Hz,从照片中竖直固定在水滴边上的刻度尺读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照片中第7个水滴的速度v2m/s;由测量数据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g=m/s2 .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光滑平板、小车等器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即将释放小车前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图中有3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

  1. (1)  
  2. (2)  
  3. (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D、E、F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照情况如图所示.

  1. (1) 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s,A点到D点的距离是cm,D点到G点的距离是cm;
  2. (2) 通过测量不难发现,(sBC﹣sAB)与(sCD﹣sBC)、与(sDE﹣sCD)、…基本相等.这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拖动纸带的小车做的是运动;
  3. (3) 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后,可以求得加速度的a=m/s2
  4. (4) 还可以求出,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m/s.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D1、D2、D3、D4、D5……

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 .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 刻度尺 D . 秒表 E . 天平(含砝码)
  2. (2) 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像。
  3. (3) 观察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v-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4. (4) 描绘v-t图像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 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t的要求是(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选填“有关”或“无关”)。
  5. (5) 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1. (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 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交流电压的高低 B . 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220的交流电源上工作 C . 打点计时器连续工作时间很短,应注意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D . 开始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2. (2) 某同学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如图所示,已知连续打点间隔为T,纸带每间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其中 ,则打D点处瞬时速度大小是m/s,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加速度大小是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另一个同学在测定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依打点时间顺序编号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下图所示。则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是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 (1) 图中仪器A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选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 (2) 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部分基本步骤:

    A .释放小车,让小车带着纸带运动

    B .安装纸带

    C .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 .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图甲的装置研究物体的落体运动(所需电源装置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图乙是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 (1) 可以判断,连接下落物体的夹子夹在图乙纸带的(选填“左”或“右”)端;
  2. (2) 若s2=5.32cm,s3=6.84cm,T=0.02s.则在纸带上打下点A时物体的速度vA=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若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则该下落物体的加速度a=(用T和纸带上标出的所有位移符号表示)。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 (1) 图甲、乙是两种打点计时器,其中图(填“甲”或“乙”)是电火花计时器。
  2. (2) 下图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O、A、B、C、D、E、F为连续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在E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所用电源频率)。

  3. (3) 按下图(a)将纸带沿计数点剪断得到6段纸带,由短到长并排贴在坐标中,各段紧靠但不重叠。最后将各纸带上端中心点连起来可得到一条直线,如图(b)。几位同学对图(b)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案:

    ①小明同学认为,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纸带宽度表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T,纵轴表示相邻计数点距离、2、3、4、5、6),则所连直线的斜率表示(填序号)。

    A.各计数周期内的位移             B.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C.纸带运动的加速度             D.相邻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变化

    ②小华同学认为,若用横轴表示时间t,纸带宽度表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T,纸带长度依次表示、2、3、4、5、6),则所连直线的斜率表示小车运动的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电磁铁和光电门固定在铁架台上,实验中已测得的铁球的直径为D。

  1. (1) 给电磁铁通电,将铁球吸附在电磁铁下面,给电磁铁断电,小球自由下落通过光电门,与光电门连接的数字计时器显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 , 则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 (2) 保持电磁铁的位置不变,记录第一次光电门的位置,再下调光电门的位置,重复实验,记录小球通过改变位置后的光电门遮光时间 , 测得光电门前后两次的位置高度差为h,由此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 (3) 若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且操作无误,则实验中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地实际的重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