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原子核衰变 知识点题库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 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中 的衰变方程为 ,其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该核反应是 衰变 B . 原子核中含有78个中子 C . 经过16天,75%的 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D . 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核反应前后的原子核总质量数不变
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 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

A . 1位 B . 2位 C . 3位 D . 4位

U的衰变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衰变成 Bi,然后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Ti,最后都衰变变成 Pb , 衰变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B . 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C . 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D . 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90234Th经过120天后还剩0.2g钍 B . 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只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加 C . 放射性同位素90234Th经α、β衰变会生成86220Rn,其中经过了3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 . 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β射线的速度接近光速,一张普通白纸就可以挡住 B . 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位时  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C .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D . 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释放核能

是人工产生的放射性元素, 产生后会自发的衰变为 .关于 衰变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上述核反应属于α衰变 B . 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变小 C . 上述核反应属于β衰变 D . 的半衰期随着数量的减少而增大
关于原子核中的核力与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0﹣15m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B . 原子核中,质子与质子间有核力,质子和中子间没有核力 C . 结合能是指核子构成原子核时而具有的能量 D .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半衰期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 . 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 . 半衰期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 D . 半衰期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以下有关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新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B . 有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若有2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则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C . 核电站发电是利用重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 D . 原子核释放出α粒子即发生α衰变,α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电子
原子核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 . 衰变、 衰变和 衰变 B . 衰变、 衰变和 衰变 C . 衰变、 衰变和 衰变 D . 衰变、 衰变和 衰变
活体生物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14C含量大致不变,死后停止呼吸,体内的14C含量开始减少。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通过测定古木的14C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14C衰变为14N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约为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古木的年龄约为5730年 B . 14C与14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 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 . 升高古木样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将加速14C的衰变
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需吸收的能量 B .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能放出的能量 C . 不同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所需吸收的能量相同 D . 使一个氘核分解成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时,需吸收一定的能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空间中某区域有均匀变化的电场或均匀变化的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B . LC振荡电路中,在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中,振荡电流逐渐增大 C . 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D . 衰变方程: ,因为 的核子数均为234,所以这两个原子核的结合能相等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大 B . 氢原子吸收能量发生能级跃迁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C . 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是太阳向外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 D . 射线是放射性元素的核外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形成的高速电子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B . 放射性元素发生核衰变时要满足质量数守恒和能量守恒 C .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 .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2个半衰期将全部衰变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称为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A . 核的结合能约为 B . 核比 核更稳定 C . 核裂变为 过程,释放能量 D . 轻核聚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比重核裂变时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多
考古学上利用“碳钟”,也就是利用来推测古文物产生的年代。已知的衰变产物中有稳定的的半衰期为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衰变方程为 B . 该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内减少一个中子 C . 一个核发生衰变释放的核能为原子的质量,为光速 D . 已经死亡年的古树中不会含有原子
自然界中有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很短,很难被发现,放射性元素镎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发现的。镎237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衰变后变成铋 , 这些衰变是(   )
A . 7次衰变和4次衰变 B . 4次衰变和4次衰变 C . 7次衰变和5次衰变 D . 6次衰变和4次衰变
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实现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新突破.嫦娥五号中有一块“核电池”,在月夜期间提供电能的同时还能提供一定能量用于舱内温度控制,“核电池”利用了的衰变,衰变方程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的是衰变,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用于金属探伤 B . 衰变后产生新核的中子数比的中子数少2 C . 在月球上衰变得比地球上快些 D . 核经过三个半衰期后,还剩余没有衰变
硼中子俘获疗法是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其原理是进入癌细胞内的硼核(B)吸收慢中子,转变成锂核(Li)和α粒子,释放出γ光子。已知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 , 释放的γ光子的能量为E0 , 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反应方程为 B . 该核反应属于α衰变 C . 核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为 D . 释放的γ光子在真空中的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