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科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总质量用M表示(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固连的滑轮),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

  1. (1)

    图丁是用图甲装置中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则OD间的距离为 cm.图戊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则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2) 若乙、丙两位同学发现某次测量中力传感器和测力计读数相同,通过计算得到小车加速度均为a,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则乙、丙两人实验时所用小车总质量之比为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图中装有砝码的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左端栓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砝码盘相连.在砝码盘的牵引下,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是该同学做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该同学测得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S4、S5、S6 ,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周期为T.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 (1)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2. (2) 该同学先探究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平衡摩擦力时,要把装有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缓慢抬起,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为止 B . 由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自身重力有关,所以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 用天平测出M和m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直接用公式a= 求出 D . 在改变小车质量M时,会发现M的值越大,实验的误差就越小
  3. (3) 该同学接下来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将小车中的砝码取出一个放在砝码盘中,用天平测得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加速度.得到多组数据后,绘出如图丙a﹣F图象,发现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用本实验中可测量的量表示).

  4. (4) 该同学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物理学思想方法为       

    A . 理想化模型法 B . 控制变量法 C . 极限法 D . 比值法.
根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有关实验以及数据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应使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B . 可以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总质量m及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根据公式a= ,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C . 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小误差 D . 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a﹣  图象,是为了便于根据图线直观地作出判断
  2. (2)

    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图甲中的哪个表示?(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3. (3) 某学生将实验装置按如图乙所示安装好,准备接通电源后开始做实验.他的装置图中,明显的错误是(写出两条).

  4. (4)

    图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cm、xBC=4.65cm、xCD=5.08cm、xDE=5.49cm,xEF=5.91cm,xFG=6.34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 .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小车放在木板上,小车前端系一条细绳,绳的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在实验中认为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

  1. (1) 实验中把木板一侧垫高的目的是 ,为达到上述目的需调节木板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 运动.

  2. (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图乙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加速度a= m/s2

  3. (3)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某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描点并画出如图丙所示曲线.为了更直观描述物体的加速度跟其质量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丙数据在图丁中建立合理坐标,并描点画线.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 .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 . 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 (2) 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 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 (3) 如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 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打C点时木块的瞬时速度大小是m/s,处理纸带数据,得木块加速度的大小是m/s2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木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3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m , 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μ、μ , 由图可知,m m , μ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 (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在使用弹簧秤时,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B . 每次拉伸橡皮筋时,只要使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 C . 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 . 描点确定拉力方向时,两点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一些
  2. (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段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小车的停和动通过用黑板擦按住小车后的细线和抬起来控制,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

    请指出图2中错误之处:

    调整好装置后,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小车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 , 则两车的加速度之比为

某同学探究钩码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光滑的动滑轮将滑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实验中保持钩码的质量不变,在滑块上增加砝码进行多次测量,每一次滑块均从同一位置P由静止释放,在钩码带动下滑块向右运动,此过程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钩码受到的重力为G,用刻度尺测得P与光电门间的距离为s,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滑块上窄片的宽度为d。

  1. (1) 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 (2) 钩码的加速度大小a=(用含有d、t、s的表达式表示)。
  3.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下列图像中最符合本实验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A . B . C . D .
在“验证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操作如下:

  1. (1) 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应(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为止
  2. (2) 已知小车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
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中: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某小组的几位同学在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时分别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 实验中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具体数值  B . 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比值就行了 C . 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平方成正比”这一猜想,在作图线时最好以F2为横坐标 D . 不管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还是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所要测量的物理量都是3个
  2. (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使小车M做匀加速运动的力与小盘和砝码总质量m重力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3. (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
  4. (4)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盘及砝码质量,该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图片_x0020_100013

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车上用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需要用天平测出传感器的质量 B . 需要用到低压交流电源 C . 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D . 若实验中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过大,作出的a-F图象可能会发生弯曲
  2. (2) 下列实验中用到与该实验相同研究方法的有(_____)
    A . 探究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 B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C . 探究做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 D .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3. (3) 图丙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交流电频率为50Hz),他在纸带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将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根据图可知,打下F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并将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另一端,并接好电源;

⑵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木板上的小车前端,然后,通过--轻细线跨过定滑轮与砂桶连接在一起,并在小车另一端固定一条光滑的纸带,同时将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限位孔;

⑶保证小车的质量不变,先往砂桶中添上适当的砂后接通电源,将小车由靠近电火花计时器处由静止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并记下此时力传感器的示数F,通过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⑷再在砂桶中添加适当的砂,换用新的纸带,重复步骤(3),得到多组 数据,并作出小车运动的 图像。则:

①实验中,若F要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那么,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步骤是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或合理,下列说法中正确或必须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实验中必须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B.实验前可将小车由木板上任意位置释放,然后再接通电源

C.实验中应通过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面平行

D.实验中为了测出小车所受的合力应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③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纸带,打出的每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其中, 为计数点,只测出了计数点 间的距离,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则由纸带数据测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测得的多组 数据做出的 图像,由图可知,小车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为kg,小车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N。

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小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m0为小滑轮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1. (1) 实验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A . 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 .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 .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D .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 (2) 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甲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 图像是一条直线,用量角器测得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

    A . B . C . D .
  4. (4) 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如图所示的 图线,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的五个步骤如下:
    A . 将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并安装打点计时器; B . 将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C . 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小桶相连,把木板的一侧垫高,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以补偿阻力; D . 拉动纸带的自由端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打出纸带,测出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纸带测量的数据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E . 更换纸带,改变小桶内沙的质量,重复几次操作。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步是:________(用步骤前的字母表示)

  2. (2) 纠正错误后,实验中打出的某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测得数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m/s2
  3. (3) 用不同的几条纸带测得的加速度a和所对应的拉力F(F=mg,m为小桶和沙的总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可得到小车质量M一定时,a-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可见F较大时图线发生明显弯曲,实验时若不断增加小桶和沙的总质量,那么a将趋向于(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

  4. (4) 小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系着沙桶的细线一端通过动滑轮与固定于长木板的力传感器相连,如图丁所示(滑轮的摩擦和质量不计),实验时小华没有补偿阻力,他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a-F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______图。
    A . B . C . D .
  5. (5) 小华由a-F图象求得直线部分的斜率为k,则他实验所用小车的质量为(用k表示)。
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 (1) 该同学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存在错误或不妥之处是(写出一处即可)。

  2. (2) 如图乙是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后获得的一段纸带。已知实验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则计数点3的速度大小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实验时,某同学经过操作后作出的小车加速度a与细绳拉力F之间的 图像如图丙所示。此图线未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此图线后半部分明显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未平衡摩擦力                  B.未计入槽码盘的质量

    C.所挂槽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 (1) 除了图中器材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低压直流电源 B . 220V、50Hz的交流电源 C . 天平(或电子秤) D . 刻度尺
  2. (2) 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已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纸带上的A、B、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A、B间的距离x1=6.15cm,B、C间的距离x2=6.63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

  3. (3) 该实验中“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砂和桶所受的总重力”是有条件的。若实验前已经平衡好了摩擦,将小车的质量记为M,砂和桶的总质量记为m,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计算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F=(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如果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 =200g,m =20g、40g、60g、80g、100g、120g

    C.M =400g,m =10g、15g、20g、25g、30g、40g

    D.M =400g,m =20g、40g、60g、80g、100g、120g

  4. (4) 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已知两位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做出的 图像如图丙中的1、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大 B . 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小 C . 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砂和桶的总质量不合适 D . 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小车的质量过大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加速度随质量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_;
    A .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B . 平衡摩擦力时需移去纸带 C . 调整定滑轮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D . 平衡摩擦力时需移去托盘和砝码
  2. (2) 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打出纸带比较清晰的部分,计时器使用50Hz正弦交流电,每5个计时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标上0、1、2、3、4、5、6、7,测量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下表:

    x1

    x2

    x3

    x4

    x5

    x6

    x7

    距离(cm)

    3.52

    3.78

    4.03

    4.11

    4.56

    4.82

    5.07

    则加速度为a=

  3. (3) 实验中保持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进行实验,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丙中补充描点,并作出图像;

    托盘和砝码总质量为20g

    2.40

    1.99

    1.43

    1.25

    1.11

    0.77

    0.62

    0.48

    0.24

    0.06

    0.08

    0.12

    0.14

    0.16

    0.24

    0.30

    0.40

    0.80

    16.67

    12.50

    8.33

    7.14

    6.25

    4.17

    3.33

    2.50

    1.25

  4. (4) 某次实验中作出 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图像斜率为k,则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用字母b、k表示)。
某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1)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
    A . 调整滑轮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 . 补偿阻力时,不需要悬挂钩码 C . 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 改变小车质量后,需要重新调节长木板倾斜度
  2. (2) 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A、B、C、D、E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x1=4.29 cm、x2=4.68 cm、x3=5.08 cm、x4=5.4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打C点时小车瞬时速度大小vc=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保持钩码质量不变,通过添加砝码以改变小车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小车加速度a、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及其对应的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kg)

    0.83

    0.63

    0.50

    0.42

    0.36

    0.31

    小车加速度a(m·s-2

    0.35

    0.37

    0.60

    0.71

    0.81

    0.95

    小车和砝码质量倒数1/M(kg-1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请在图示的坐标纸中画出小车的图像;

  4. (4) 图像的斜率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的重力。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衡摩擦力后,在保持沙和桶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车质量M,放开砂桶,小车加速运动,处理纸带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重做实验多次,得到多组数据。

  1. (1) 除了电火花计时器、小车、沙子和砂桶、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220V、50Hz的交流电源 B . 刻度尺 C .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D . 天平(附砝码) E . 秒表
  2. (2)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整长木板上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

    C.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沙子和砂桶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D.若增大小车质量,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 (3) 在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子和砂桶质量后,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的a-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以推算出,作用在小车上的恒力F=N。当小车的质量为4kg时,它的加速度为m/s2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倾角可调的斜面,斜面左侧固定一光滑定滑轮,物块A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连接放置在斜面上的物块B,细线与斜面平行,光电门1、2固定在斜面上,间距为L,重力加速度为g。问答下列问题:

  1. (1) 用天平测量物块A的质量为m、B的质量(包括遮光片)为M,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如图2所示,则d=cm; 
  2. (2) 现不断调节斜面的倾角,给物块A一个向下的初速度,直到观察到挡光片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相等,若测得此时斜面的倾角为θ,则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3. (3) 撤掉物块A和细线,单独让物块B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得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t1、t2 , 则B的加速度大小a=;(用已知量及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4. (4) 当关系式成立时,即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成立。
如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乙是其俯视图。两个小车,放在带有定滑轮的木板上,两小车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细绳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砝码。两个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细线后端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通过细绳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夹子夹住细线,两小车同时停止运动。

  1. (1) 为了能将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以下步骤必须采用的有____;
    A . 将小车下面的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 B . 将小车下面的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小车在小盘和砝码的牵引下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 C . 细线应与木板平面保持平行 D . 使小车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2. (2) 为了探究加速度和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应保持两个(选填“小车”或“小盘和砝码”)的质量相等。
  3. (3) 用刻度尺测出从打开夹子到合上夹子两小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 , 则两小车的加速度之比a1∶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