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点题库

上午9时30分下课铃响过之后,小明从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去取数学作业本,沿直线走了60m,用了1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题中的“9时30分” 是指时间 B . 题中的“1分钟”是指时刻 C . 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D . 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 ,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求:v等于多少?
小明与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他从实验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

  1. (1) 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2. (2) 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

  3. (3) (双选)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 . 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 .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 . 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4. (4) 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其中相邻的两个计数点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根据纸带,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

    ②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则计数点1、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1=m/s;v3=m/s.

    ③据此可求出小车从1到3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a=m/s2 . (本题所有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如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A、B、C、D、E、F、G都为计数点.测得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d1=1.40cm,d2=3.29cm,d3=5.69cm,d4=8.59cm,d5=12.00cm,d6=15.90cm.

  1. (1) 如果该纸带A端与小车相连,则小车的运动方向为(选填“A→B”或“B→A”),且小车做(填“匀加速”、“匀减速”或“变加速”)直线运动.

  2. (2) 在打计数点F时,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F=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 . (本小题计算结果数值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略偏小,但仍然稳定.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不动的测速仪,A为运动的小汽车,两者相距670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710m,已知声速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0m B . 经2s钟,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 C . 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的速度为10m/s D . 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
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
  1. (1) 用一条纸带穿过计时器,该同学发现有图中的两种穿法,感到有点犹豫。你认为 选填“A”或“B” 的穿法效果更好。

  2. (2) 完成实验后,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纸带距离时如图所示,B点的读数是cm,已知打点计时器每 打一个点,则B点对应的速度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某实验小组中的四位同学利用同一条纸带做,分别作出了如下所示的四幅 图象,其中最规范的是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 (1) 本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填选项代号)
    A .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 B .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 刻度尺 D . 秒表 E . 天平
  2. (2) 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先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B .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 C .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 .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 (3) 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

    ①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s.

    ② 3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m/s.

    ③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加速度的大小是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有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两次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是t1=5×102s、t2=3×102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t=0.15s,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d , 示数如图乙所示。

  1. (1) 读出滑块的长度dcm。
  2. (2)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v2分别为m/s、 m/s。
  3. (3)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    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    录点未画出。

       

  1. (1)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2. (2) 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3. (3)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用T、s1、s2、s3、s4、s5、s6表示)。
某同学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栓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小车右侧与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向左运动.图2给出了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点频率为50Hz. 

  1. (1) 实验中,除电火花计时器(含纸带、墨粉纸盒)、小车、带滑轮的长木板、导线、细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 电压为4~6V的50Hz交流电 B . 电压为220V的50Hz交流电 C . 刻度尺     D . 秒表 E . 天平 F . 钩码(重物)
  2.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 .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 .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释放小车,同时接通电源     D .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时间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3. (3) 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及小车加速度,则第2点的瞬时速度v2=m/s,小车的加速度a=m/s2 . (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4. (4) 打点计时器原来使用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变为60Hz而未被发现,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甲为某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A与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纸带的加速度是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是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sB=126.5mm、sD=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 (1) 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m/s(取2位有效数字);
  2. (2)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用sA、sB、sD和f表示).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 .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 . 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 . 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 . 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2. (2) 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四条纸带的a、b间的间距相等,则a、b间的平均速度最小的是 ________
    A . 图片_x0020_100011 B . 图片_x0020_100012 C . 图片_x0020_100013 D . 图片_x0020_100014
  3. (3) 该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根据纸带上的点,标出了如图所示的计数点,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图片_x0020_100015

  4. (4)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v-t图像。

    图片_x0020_100016

  5. (5) 根据纸带打出的数据,则小车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滑块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图片_x0020_100007

  1. (1) 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v2=
  2. (2) 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伽利略曾用滴水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输液瓶滴液等时性的特点,借助医院打点滴的输液瓶设计滴水计时器,固定在电动车靠近地面处,来研究电动车启动过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经过测量得知:在某一状态下,输液瓶滴下21滴水用时 (从第1滴落地开始计时到第21滴落地结東计时)。从清晰可见的位置开始测量,前11滴水的落点到第1滴水落点的距离如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0

0.12

0.31

0.58

0.94

1.38

编号

7

8

9

10

11

1.9

2.49

3.16

3.90

4.71

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1) 从滴水计时器第1滴水落地,到第5滴水落地的过程中,电动车的平均速度为
  2. (2) 滴水计时器第4滴水落地时,电动车的瞬时速度
  3. (3) 如果电动车启动过程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电动车的加速度
图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某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0、1、2、3、4、5、6,测得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1. (1) 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s。
  2. (2) 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1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 (1) 从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实验中所需的,并将它们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B .天平

    C .低压交流电源

    D .低压直流电源

    E .细绳和纸带

    F .钩码和小车

    G .停表

    H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I .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有

  2. (2) 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A .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电源;

    C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D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钩码;

    F .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错误步骤修改正确后,合理的顺序是。(填步骤前的字母)

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点后,从纸带某部分选取了连续五个点作为计数点,测出相关距离后已经标在图中,已知打点频率为f。

  1. (1) 若A点到E点的过程是匀变速运动,则应满足(用d1、d2、d3、d4表示);
  2. (2) C点的速度为
  3. (3) 若实际交流电频率大于f,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则所测得的加速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甲所示,点光源位于S,右侧为竖直放置屏幕的横截面,P点位于S与屏幕之间中点,且SP连线垂直于屏幕。让一个小球从P点静止释放,光照射小球在屏幕上形成影子,影子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被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拍摄下来。图乙为拍摄到影子下落过程中的部分图像,已知该数码相机每秒拍摄10次,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 (1) 影子运动至位置C时的速度为m/s;此时小球的速度为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2) 若影子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