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 物质的制备 知识点题库

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Ⅰ原理为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B . 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 , 再通入足量的NH3 C . 反应Ⅰ生成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 D . 往母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使氯化铵析出

一学习小组用100g某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制备绿矾(FeSO4•7H2O),主要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硫铁矿烧渣中加入硫酸酸浸往往需要升温,目的是,操作1的名称是,滤渣A是

  2. (2) 试剂C为,加入该试剂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3) 调节溶液D的pH目的是

  4. (4) 已知常温下Al(OH)3的Ksp=1.0×1033 , 若溶液中c(Al3+)为1.0mol/L,请计算Al3+开始沉淀的pH=

  5. (5) 依据上述流程中的相关数据,求该硫铁矿烧渣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本实验各操作中损失的硫酸盐、硫酸及调pH后溶液呈微酸性残留的硫酸忽略不计)

(多选)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如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分离Br2和CCl4的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和CCl4的混合物、蒸馏水

B

制备Fe(OH)3胶体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1.0mol/L FeCl3溶液、蒸馏水

C

实验室制取NH3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浓氨水、生石灰

D

测定NaOH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溶液、0.100 0mol/L盐酸、酚酞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B . 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 . 为了方便快捷,可以直接在容量瓶内进行固体溶解 D . 定容结束后,为了使溶液均匀,手握瓶颈,左右振荡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 .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 . 做钠的燃烧实验,可将金属钠放在坩埚里 D .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用pH计测得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前者大

酸性:CH3COOH>HClO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见有银镜产生

淀粉没有水解

C

向MgCl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Ksp[Cu(OH)2]<Ksp[Mg(OH)2]

D

向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前已氧化变质

A . A    B . B    C . C    D . D
高铁酸钾(K2FeO4)是铁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一种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高铁酸钾的部分性质如下:

① 热稳定性差,溶液的pH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也很大;即在低温、碱性环境中稳定,高温、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② 在水中溶解度大,难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③ 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烃、80%以下的乙醇溶液等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生产工艺应在温度(填“较高”或“较低”)的情况下进行。
  2. (2) 上述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了方程式为
  3. (3) 由流程图可见,湿法制备高铁酸钾时,需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再向高铁酸钠中加入饱和KOH溶液,即可析出高铁酸钾

    ① 加入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

    ② 由以上信息可知:Ksp(K2FeO4Ksp(Na2FeO4)(填“大于”或“小于”)。

  4. (4) 实验测得铁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与K2FeO4产率的实验数据分别如下图l、图2所示。为了获取更多的高铁酸钾,铁盐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附近、反应时间应控制在

  5. (5) 粗K2FeO4→纯K2FeO4包括重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几个步骤。洗涤、干燥的目的是脱碱、脱水,洗涤时最好用洗涤。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图片_x0020_100043

相关信息如下:

①[Cu(NH3)2]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Cu(NH3)4]SO4·H2O=[Cu(NH3)4]2++SO42-+H2O    [Cu(NH3)4]2+ Cu2++4NH3

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图

图片_x0020_100045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加热蒸发,b.冷却结晶,c.抽滤,d.洗涤,e.干燥。

    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抽滤操说法作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46

    A.完毕后的先关闭水龙头,再拔下导管

    B.上图装置中只有一处错误

    C.抽滤后滤液可以从上口倒出,也可从支管倒出

    D.滤纸应比漏斗内径小且能盖住所有小孔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

  2. (2) 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a.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b.抽滤,c.洗涤,d.干燥。

    ①请在上述空格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

    A.乙醇       B.蒸馏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饱和硫酸钠溶液

    洗涤的具体操作是:

    ③步骤d采用干燥的方法。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2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

图片_x0020_100022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0

78.0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配制该混合溶液时,加入这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是;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 (3) 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吸收部分乙醇 B . 中和乙酸 C .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 D .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4. (4) 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
  5. (5) 步骤③中B试管内的上层物质是(填物质名称)。
  6. (6) 步骤④中分离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

    A. 生石灰        B. NaOH固体

    C. 碱石灰        D. 无水Na2SO4

某同学通过以下流程制取 NaClO2

已知:ClO2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 NaClO2高于60℃时易分解, 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 NaCl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中工业常用H2C2O4代替Na2SO3 , 反应生成的CO2可稀释ClO2 B . 步骤②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H2O2=2ClO2-+O2+2H2O C . 为了提高 NaClO2产率,步骤③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至0℃结晶 D . 步骤④中制得的 NaClO2可用略高于38℃的热水洗涤2-3次
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方案,从海带中提取I2

图片_x0020_373793352

  1. (1) 操作①的名称是
  2. (2) 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
  3. (3) 试剂a可以是(填序号)。

    ①四氯化碳    ②苯     ③酒精     ④乙酸

  4. (4) I和I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是
  5. (5) 上图中,含I2的溶液经3步转化为I2的悬浊液,其目的是
下表所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浓度均为0.1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B

常温下,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值

前者的pH值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S>C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SO42-

D

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l固体

溶液颜色变浅

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MnO2和浓HCl及如图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B . A中缺少加热装置 C . 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2 D . 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锡的某些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常用于印染和电镀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 的制备路线如图:

已知: ;强酸性条件下,锡元素在水溶液中有 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极易水解,生成对应的碱式盐。

  1. (1) 锡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0,与碳元素属于同一主族,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 (2) 用盐酸溶解而不用水直接溶解的原因是;加入 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
  3. (3) 步骤Ⅱ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 (4) 酸性条件下, 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 (5) 向 中加入稀硫酸的作用之一是控制溶液的 .若溶液中 ,则室温下应控制溶液 取值范围为(已知 )
  6. (6) 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取 锡粉溶于盐酸中,向生成的 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用 滴定生成的 (已知酸性环境下, 可被还原为 不能被 氧化),共用去 溶液 .则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 的摩尔质量为 ,用含a、b、d的最简代数式表示)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瓷坩埚高温熔融固体 B . 气体和NaOH溶液做喷泉实验 C . 直接加热固体制备氨气 D . 用Mg、Al、NaOH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且Mg做电池的负极
某小组探究Cu与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实验

试剂a

现象与结果

I

10h后,液体变为浅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

II

8mL5mol/L氨水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表面附着蓝色固体,成分是Cu(OH)2

III

8mL5mol/L氨水和1gNH4Cl固体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将铜片取出、干燥,铜片依然保持光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I中生成Cu(OH)2的反应是Cu+H2O2=Cu(OH)2 B . 由实验可知,增大c(OH-),H2O2的氧化性增强 C . 增大c(NH4+)有利于[Cu(NH3)4]2+的生成 D . [Cu(NH3)4]2+可能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相关实验,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序号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在含0.1 mol的AgNO3溶液中依次加入NaCl溶液和KI溶液

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变成黄色

Ksp(AgCl)>Ksp(AgI)

B

取FeSO4少许溶于水,加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FeSO4全部被氧化

C

将纯净的乙烯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乙烯具有还原性

D

在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有沉淀生成

酸性: H2SO3> HClO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制备乙烯并用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制取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I中发生反应时,应使温度缓慢上升 B . 向装置II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以除去乙烯中的SO2 C . 装置III中反应后所得1,2-二溴乙烷与四氯化碳混合溶液可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D . 装置IV中盛放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合理处理金属垃圾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利用废旧镀锡铜线制备胆矾并回收锡的流程如下:

已知Sn2+容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快“脱锡”速率的措施有(写出一点)。“操作I” 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2. (2) “脱锡”过程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调控溶液pH,其目的是;硫酸铜浓度与脱锡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浓度大于120g·L-1时,脱锡率下降的原因

  3. (3) “脱锡液”中含有的离子主要为Cu2+、Sn2+、H+、SO , 以石墨为电极,通过控制溶液pH、电解时电压,可以依次回收铜、锡。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 当阴极出现的现象时,说明电解回收锡结束。
  4. (4) “脱锡渣”溶于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称量纯净的胆矾2.50g进行热重分析,实验测得胆矾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则12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实验室中可由叔丁醇(沸点83℃)与浓盐酸反应制备2-甲基-2-氯丙烷(沸点52℃),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更有利于除去酸性杂质 B . 两次水洗主要目的是分别除去有机相中的盐酸和盐 C . 步骤Ⅱ、Ⅲ、Ⅳ洗涤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分离出有机相 D . 步骤Ⅴ中蒸馏除去残余反应物叔丁醇时,产物先蒸馏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