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题库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的主要障碍是

A . 缺乏资金 B . 农业落后 C . 小企业太多 D . 市场狭窄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 .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 .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 .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 . 18世纪中后期 B . 19世纪前期 C . 19世纪中后期 D . 20世纪前期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材料一  盛宣传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 (1) 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 (2) 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在16、17世纪,西班牙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危机之中,1557年、1575年、1576年、1607年、1627年和1647年,王室不得不一再宣告破产。这期间,恰恰是来自美洲的财富比较多的年份。这说明美洲财富流入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是(  )
A . 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 资本积累引发工业革命 C .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 传统封建制度受到冲击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

A .   “光荣革命”成功 B . 君主立宪制完善 C . “日不落”帝国建立 D .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

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年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 . 推动欧洲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B . 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 .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 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的整体
1779年克隆普顿总结以往纺织工具的优缺点,改进技术发明了新工具,取名“骡机”。它使纱的产罱和质录都有了大幅提高,解决了纱荒问题。克隆普顿将这一新工具命名为“骡机”的主要理由应是(    )
A . 克隆普顿钟爱骡子 B . 这一新工具的动力是骡子 C . 兼具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优点 D . 该工具运作时发出的声音似骡子的叫声
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

①殖民活动的侵略和扩张   ②国际贸易的扩展   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④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 . 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 . 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 . 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中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和阻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汉代的中国海船航行到印度黄支国,还有“苦逢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到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商船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航期只需89天。除了丝绸外,沉重而又易碎的瓷器成了外销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进口的货物中,唐代统治阶级对香料需求量很大,而香料产地集中在大食和南海地区。不论是珣瓷的出口,还是杏料的输入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洶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对东方贸易的严密的和狭隘的垄断已经彻底被打破。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波尔多、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聚,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矜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是奢侈物件。海外发现、征服海外领地的另一显著结果是贵金属的供应螬长。事实上,几乎要在五十年以后,从美洲运来的財富的影响才发挥出它们的威力。

——(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变化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 . 源自实践经验积累 B . 促使现代工厂诞生 C . 体现科学技术结合 D . 宣告信息时代到来
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
A . 两者都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 . 两者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 . 两者都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D . 两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 . 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 . 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 . 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心经济体,这种核心地位是基于它在工业、农业、(水路)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生产力,除了贸易顺差之外,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外国金银市场的比价,欧洲国家白银的低价和中国的白银高价带来了套汇获利的机会。葡萄牙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产量一半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白银的流入,加速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二  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是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在技术上是由电工技术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代表)所引发的,物质基础是电与钢铁,国家和银行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除了英国之外,西欧的法、德、比利时、瑞士等国和美国的工业化有了重大推进,形成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群体——北大西洋工业化带,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局部性的,有的是剧烈的变革。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白银流动的原因,简述这种流动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出现的条件及影响,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    )
A .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B . 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 C . 干预社会发展的过程 D . 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
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 波旁王朝的苛政 B . 资产阶级的贪婪 C .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 教会统治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