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 . 暴力革命 B . 代议制民主 C . 先进的生产力 D . 科学社会主义
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分别撰写了“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 . 近代清朝的兴衰 B .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 交通工具的变革 D . 工业浪潮的冲击
下列关于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对应准确的是(   )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法拉第——电磁感应
③爱迪生——首先制成发电机       ④美国——第一艘汽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欧洲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

A .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 民主制度的完善 C . 殖民扩张的进行 D . 自然环境的改善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 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 .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 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 . 促使国际分工明显 C . 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D . 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清朝在很多方面承袭明朝……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疆域的基本范围,故常将两代合称为明清。

请回答:

  1. (1) 指出明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 (2) 对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1661——1796年)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说法:“盛世”说,“衰世”说。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A . 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 . 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 C . 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D . 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其主要内容有(    )

①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 ②物资和物种交流 ③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④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 . 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 B .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 . 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 . 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
《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上述材料表明(  )
A . 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B . 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C .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 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这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 . 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 . 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D . 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19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1852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    )
A . 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 B .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地理学的发展 C . 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时间的标准化是工业化造成的趋同效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选一步提高到了49%,即使到了1913年,美国进口品的平均关税仍旧高达32%。1930年,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53%。在较高关税保护下,美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1875年和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及美国制成品关税水平(%)

1875年

1913年

欧洲主要国家平均值

9.32

15.09

美国

42.3

40.8

——摘编自田索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材料二: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郑观应力倡保护关税。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实行的进口税畸轻、出口税畸重的关税政策,实为“困商之虐政”。为“决胜于商战”,建议师法“泰西税法”,“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他建议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一律加征”以“重税以遏来源”,尤其是对那些“非日用所必需”之物,“虽加数倍亦不为过”。

——摘编自彭立峰《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贸易保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有关保护关税的主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背景。
曼彻斯特这座城市的发展正是英国工业革命之见证。文艺复兴时期它还只不过是个富庶的村落而已。随着17世纪棉纺织业的出现,曼彻斯特逐渐发展为城市,……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机械化的实现使其面貌大为改观……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对曼彻斯特发展为英国棉纺织业的中心,起了关键作用是( )
A . 棉纺织业的出现 B .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 水力织布机 D . 蒸汽机车
15世纪末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史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需求和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①从短期看,供给不能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导致投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能加快生产增长速度,所以经济增长仰赖于需求水平;②对整个经济来说,需求没有独立的作用,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供给就能自行创造需求,考察经济的供给方面就足以理解经济增长的过程。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国内外市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为打造世界市场所采取的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你更侧重于哪一种?侧重于①,请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加以阐述;若侧重于②,请从克林顿政府的措施及其影响加以说明。
狄更斯曾这样生动地描绘了某一历史时期英国兰开夏郡的焦煤镇:在这座城镇里,由于煤烟的污染,到处呈现出“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这座焦煤镇,“时常把煤烟不仅吹在自己头上,并且吹到临近地区”。这一现象说明该时期(    )
A .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 .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 . 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 D . 电气化时代到来加剧环境恶化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阶级状况》中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在此,恩格斯旨在揭示(   )
A . 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尖锐性 B . 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性 C .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设想的局限性 D . 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年份

地区  

1699—1701

170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

西印度群岛

13.3

46.9

49.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

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 . 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 . 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 . 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