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题库

下列那座城市与以下的叙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 . 广州 B . 厦门 C . 汕头 D . 上海
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 沿海港口城市 D . 经济技术开放区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 . 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C . 改革开放的实践 D .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汇编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登的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的“变”是指(    )

A .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A . 东南沿海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B . 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 .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 . 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弄清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有利于掌握经济规律,认识经济体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和衰落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1977﹣1979年间,中共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    )

A . 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 B . 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 .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
《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

A .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 .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设立经济特区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开展国企改革
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 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实行对外开放 D .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教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l。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材料一,分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小小的票证和方卡,见证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视角,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紧扣主题。②运用所提供的图片材料。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④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    )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美国

3.1%

2.6%

3.5%

6.5%

欧共体

-0.3%

2.1%

3.1%

3.1%

中国

5.2%

9.1%

10.9%

15.2%

A . 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B . 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 C .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 D . 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
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
A . 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 . 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C . 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D . 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   )
A . 深圳 B . 宁波 C . 海南 D . 浦东
据如图推断该城市是(   )

A . 广州 B . 厦门 C . 福州 D . 上海
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如图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   )

A . 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 B . 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 C . 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 D .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 .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与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依存度提高 D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