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题库

理学家所谓的“天理”包括哪些内容(  )
①世间万物的本原               ②“三纲五常”等儒家道德伦理     
③“人心”或人的思想意识       ④“气”或世间万物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 .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 .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 . 内心世界 B . 自然规律 C . 社会规律 D . 天的意志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

A . 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 . 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 . 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 . 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

A . 格物致知 B .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976年,岳麓书院建立。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

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作为论据的是(   )

A .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 . 《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  )

A . 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B . 儒家纲常名教受到冲击 C . 商品经济的繁荣致风气开放 D . 因战乱动荡导致妇女地位上升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

A . 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 . 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 . 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 .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    )

A . 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 . 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 . 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 . 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
A . 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 . 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 . 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 . 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恪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
A .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 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 . 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唐到北宋,养老院基本上由政府筹建,宋金对峙后期,金国汉人刘厢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建“孤老院”,此后,宗祠集资的民间养老院在宋金多地兴起。民间养养老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 儒学复兴的影响 B . 等级观念的淡泊 C . 经济的复苏发展 D . 以政用强制的结果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
A . 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B . 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C . 根植自然经济,重视科技发展 D . 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
A .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 .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 .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 D .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2. (2) 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 . 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 . 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 .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 .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