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知识点题库

杭州重要的文化遗产雷峰塔在八十多年前倒塌,如今以“保镖”“电梯”“风衣”为特色的雷峰塔在巨大的钢架上重建,但是已经无法恢复雷峰塔(    )

A . 美观性    B . 真实性与完整性 C . 历史性 D . 故事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云冈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评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龙门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评语: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493~907)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翔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材料二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398年,以平城(今大同市东北)为首都。495年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并变革鲜卑旧俗……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有不少的差异:前者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后者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由云冈的雄健可畏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

——摘编自《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1) 根据材料一,比较云冈、龙门石窟文化(艺术)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处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具体表现。
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日常工作的是(    )
A . 世界遗产中心 B . 世界遗产委员会        C . 世界遗产公约各缔约国 D . 世界遗产保护处
世界遗产公约各缔约国要申报世界遗产,必须先拟定(    )
A . 《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B . 《世界遗产名录》 C . 《世界遗产申报表》 D . 《世界遗产清单》
下列文化遗产处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是

A . 布达拉宫 B . 故宫 C . 莫高窟 D . 盛京三陵
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

A . 文化遗产 B . 自然遗产 C .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D .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下列内容中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 . 清明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春节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内外服制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 (2) 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6分)

  3. (3) 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1996年10月,美联社公布了一条题为“伊朗对风行世界的芭比娃娃的反击”的消息: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芭比娃娃。这主要体现了

A . 伊朗与美国全面对抗 B . 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 C . 经济全球化中的多元性文化 D . 意识形态差异阻碍文明交流
阅读材料:

我国作为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国,历来重视民族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然而在如今高度商业化的朝代,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也面临着不断出现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跨世纪联合宣言》(2000年12月26日)

请回答:

你认为,我国当今所面临的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加以克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17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应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前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2. (2)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把世界文化遗产划分为哪几类?

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可见都江堰能够成功入选是因为

A . 修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 B . 现在仍然能发挥其防洪灌溉作用 C . 它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D . 无坝引水,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部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根本大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对提议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拟定一个公约,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文件中。197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全体会议,对于世界遗产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影响深远、历久常新的全球性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

材料二: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该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全体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各缔约国领土内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原则,并阐明此原则提出的理由。
西亚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在西亚发明向外传播的是(   )
A . 瓷器技术 B . 腓尼基文字 C . 冶铁技术 D . 人像雕刻艺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2. (2) 拜占庭帝国是在哪一年被谁灭亡的?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产生的影响?
  4. (4)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版图上有何共同点?
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 .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的条件包括(   )

①英国继续控制苏伊士运河    ②将石油行业收归英国国有

③英军仍然驻扎在埃及境内    ④英国继续保留领事裁判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
A . 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B . 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C . 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D . 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4296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3154家,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文化建设70年‘大数据’”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