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秦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C . 与秦朝疆域边界线完全重合 D . 其修建目的为了防御匈奴进扰
明朝修建长城的原因是(   )
A . 防御匈奴 B . 防御蒙古骑兵 C . 旅游观光 D . 保卫都城北京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 (1) 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2. (2) 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
A . 主题部队 B . 混合部分 C . 军事指挥部 D . 弩兵
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刻作品是( )
A . 马王堆汉墓画 B .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 龙门石窟 D . 敦煌莫高窟
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位于(   )

A . 云贵高原 B . 内蒙古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现存的古代宫殿叫什么(   )


A . 白金汉宫 B . 克林姆林宫 C . 故宫 D . 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进藏图》的壁画现珍藏于(   )


A . 布达拉宫 B . 大昭寺 C . 罗布林卡 D . 白宫
下图所示的文物是清乾隆皇帝颁赐给西藏 的金瓶,现珍藏于(   )


A . 布达拉宫 B . 大昭寺 C . 罗布林卡 D . 白宫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项工程是

A . 长城、都江堰 B . 秦兵马俑、都江堰 C . 长城、大运河 D . 长城、郑国渠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 .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 .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 .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 .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4. (4) 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

材料一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率军30万挺进北方,控制了阴山山脉西段及其山南的广阔平原。为了巩固国家的北部疆域,蒙恬将军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秦王朝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即今天的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内,长达5000多公里,是名符其实的万里长城。经过秦、汉和历代王朝的修筑,长城被称为世界奇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材料二河北一段明代以前的极有研究价值的古长城被南雁公路切断,公路北侧的山坡上用于绿化的“鱼鳞坑”垒的石块多取自古长城,长城墙体已被挖坏。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瓦厂合二为一,但麻烦的是有一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拆!这段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顷刻间湮灭。事后,虽然各级管理部门极为重视,又是发文又是现场办公会,但最后不过是罚款200元了事。目前长城的基本状况是:只有1/3修复和保护基本完好,另有1/3残破不全,1/3不复存在。请回答:

你认为,我国当今所面临的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加以克服?

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不仅神态逼真,而且装饰各异,有轻装步兵、有重装步兵、有车兵、骑兵及警卫严密的指挥部,这说明兵马俑是


A . 大型军阵 B . 只是陪葬的习惯器物 C . 当时用活人陪葬的代用品 D . 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
《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15年3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正确叙述最恰当的是


A . 中国古籍记载完整 B . 秦考古有重大突破 C . 考古揭开“檠”面纱 D . 考古与史籍详解“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在防御体系上利用自然地形,“用险制塞”,扬定居民族之长而抑游牧骑兵之短,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有较大的功效。……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本来主观上想阻断南北、被许多统治者和士大夫视作“华夷天堑”的长城,客观上却不时起到了民族交流的枢纽作用。

——《读书》

材料二: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 (1) 结合所学,指出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略防御”和“民族交流”两方面说明长城的作用。
  2. (2) 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古代《释名》一书对于汉字“宅”的由来解释为:“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下列遗产的建造不能体现这一解释的是(   )
A . 长城修筑于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B . 布达拉宫矗立于海拔极高的红山顶上 C .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仿牛型而建 D . 秦始皇陵位于骊山北麓,宛如山林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汉、明朝)的长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6

图1

图片_x0020_100007

图2

图片_x0020_100008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长城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宏伟最系统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

材料一  公元前215年,蒙恬北渡黄河,据守在今大青山一带,利用地势,修缮、增补旧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形成著名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不仅有益于长城以南的农业民族,亦有益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由于长城的存在,民族间补充物质需求的方式逐步由暴力改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不可否认,长城曾是民族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它亦是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

——摘编 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 (1) 据材料一,指出蒙恬修建长城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城在中国古代发挥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而指出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有学者在谈及秦始皇陵兵马俑时说:“工匠们必须遵循-定的道德命令的控制、规范的约束和超人意志的统摄任何属于个人的艺术夸张与想象都会危及这种整体感和有序性,如此刻意保持整体的一致性,正是为了表达王权对永恒.稳定、一统的追求。"该学者认为兵马俑( )

①首要目的不是满足单纯的审美需求        ②在艺术化的精神个性方面确有缺憾

③"千人千面”的鲜明个性只是传说         ④更重要的奇迹性在于文化的表征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