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知识点题库

平遥古城形成现在的规模是在(   )
A . 唐代       B . 元代 C . 明代 D . 清代
作为旅游资源,平遥古城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  )对吸引旅游者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A . 经济价值 B . 美学价值 C . 历史文化价值 D . 科学价值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平遥古城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中国县城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内保存着997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其中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古老的民宅既是中国北方汉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1. (1) 试举例说明平遥古城的旅游价值。
  2. (2) 在开发平遥古城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简述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西递是以(   )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部落


A . 地域关系 B . 血缘关系 C . 亲朋关系 D . 上下级关系
安徽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 . 凤凰古城 B . 丽江古城 C . 西递宏村 D . 平遥古城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里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说明了(   )
A . 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B .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 . 文化的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D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现存明、清古民居122幢,大多为明清时期经商成功的商人(史称徽商)所建。村中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石雕的奇花异卉、砖雕的楼台亭阁等,应有尽有,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同样多为明清时期的经商发财以后的徽商所建。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及周边山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999年12月,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1.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示了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因此法老一继位,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最有作为的法老之一,他的陵墓应在

A . 吉萨地区 B . 金字塔内 C . 开罗附近 D . 王陵谷
古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Pyramis),据古书记载,“庇里穆斯”是一位曾在吉萨地区放牧的人的名称。这反映了


A . 古埃及人民对放牧的重视 B . 法老对放牧人的崇拜 C . 古埃及人民对法老的憎恨 D . 占埃及人民的宗教信仰
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一的建筑理念是什么?仔细观察图二,归纳故宫建筑群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2. (2) 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色?

  3. (3) 分别概述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明清时期,平遥古城有“填不平、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又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这说明当时的平遥城(    )

A . 自然经济发达 B . 商品经济发达 C . 科学技术发达 D . 文学艺术发达
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的实质是

A . 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 .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 . 传统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 . 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县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城墙高耸……乔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较为低矮,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日升昌记”票号专营异地汇兑及存款,曾享有“汇通天下”美誉。

——李凯《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卫城内各个建筑物均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艺术雕塑。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踞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神庙不仅建筑外观宏伟壮丽,精致华美的雕刻装饰也堪称人类艺术的瑰宝.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描绘了诸神与巨人对抗以及希腊人勇斗半人半马怪兽的战斗场面。

——戴尔·布朗主编《失落的文明》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古城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经济地位。

  2. (2) 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

  3. (3) 文化的积淀是古城建筑的灵魂。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平遥古城设计和雅典卫城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依据。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同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

【加试题】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建筑布局遵从八卦的方位。这主要体现的是(  )
A . 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思想 B . “神人共治”的思想 C . “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D . 中国古人的风水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形式丰富多彩,在建造布局上或象天法地、或遵循礼制、或模仿动物形状,下列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模仿动物形状建造的是(    )

①颐和园

②明清故宫

③平遥古城

④黟县宏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徽派的“三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其中主要用于装饰民居建筑的门楼、门罩、窗楣等,被称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的是(   )
A . 木雕 B . 砖雕 C . 竹雕 D . 石雕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在鲁国宫廷中待了若干年,但没有什么影响。此后他便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他发现的情况颇令人沮丧,很多人都是贪婪、不诚实、不负责任,对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漠不关心。因此,他决心要推动人们……他把道德行为与传统的角色和等级相联系,因而成为周朝制度的伟大维护者,……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行为受惯常制度支配、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四合院,是一种由四面房屋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内院式建筑(如图)。四合院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尤以北方地区最为典型。对于四合院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视角: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的秩序感:四合院民居在布局上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房屋四角以廊道或围墙联系围合,形成主次分明、安静内敛的居住环境。这种结构恰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要求。

——根据朱瑾、王军《四合院的文化阐释与伦理解读》等论文摘编

第34题图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简述孔子决心“成为周朝制度的伟大维护者”的社会因素。指出孔子政治理想中体现“等级差异导致和谐互助的社会”的主要观点。
  2. (2) 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请结合所学,以平遥古城的民居为例进行阐述。
城市和建筑的规划思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①以《周札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礼制营建制度的规划)。②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规划理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梁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从春秋到清代,其间有一些变化……

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潮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固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的两座城市为例概括古代东两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加以阐述:①明清故宫的规划如何体现儒家传统礼制?②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下图是关于皖南某古村落相关研究。该村落(   )

A . 在17世纪中期呈现出“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荣景象 B . 拥有徽州古民居中规模最大和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建筑 C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 D . 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