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

  2. (2) 国共前两次合作以破裂而结束,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的财政制度,从顺治朝初立,到雍正朝完备,形成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为核心的制度。清政府对财政收支有严密的规定,其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列有10项,这些税目都是统一的、固定的,不得随意改变。但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此种静态的固定化的财政体系已不能适应急剧变动的时局。太平军兴后,解、协饷制度崩盘,无钱可拨的中央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晚清财源的开辟,中央少有作为,基本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系列财源相继确立,其中的大项有:厘金、关税、铸币、公债等。这与古代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有很大区别,也导致了地方财政收支日益膨胀和中央收支日益萎缩。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明确提出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主张,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改革旧税制,着手新税制的建设……。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首先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体制。为了防止中央与地方发生冲突,财政部于1928年11月间正式公布了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基本上完成国、地税收支系统的划分。

——摘编自张志超等《民国时期(1912—1937)财税改革问题对话》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清政府的财政税收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税收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历史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 . 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 . 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 .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 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下列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会议其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A . 中共一大--确立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B . 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C . 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 .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 . 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 .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929年初,党中央刊物《红旗》在一篇文章中,称赞“朱毛所领导的农民游击队,能以代表着一切革命民众的武装反抗的要求,横行于湘、鄂、闽、粤各处。这种英勇的斗争,无论他这一次的结果是胜利与失败,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将有非常严重的意义。”这说明(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得到了党内认可 B . 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正式形成 C . 与国民党全面对抗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成立 D . 中国革命全面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 . 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 . 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 D . 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以下哪一主张相一致(   )
A . 兴中会纲领 B . 同盟会纲领 C . 新三民主义 D . 三大政策
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韶山,他发现此时的农村已经大不一样了,祠堂成了农民协会的会址,韶山成了农民的天下,而且妇女也来开会了。造成农村情况变化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当家作主 B . 大革命发展推动农民运动高涨 C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成功探索 D . 平均地权全面实施缓和了矛盾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 国民革命的失败 B . 长征中的巨大损失 C . 抗日战争的爆发 D . 中共犯了右倾错误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4”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 . 洋务企业 B . 民族资本企业 C . 外国资本企业 D . 官僚资本企业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材料中“革命失败后……”是指(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 辛亥革命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国民大革命
以张太雷为书记的中共湖北省委于1927年6月初制定《关于对国民党及工运、农运之策略要点》,从整军经武、准备应变的指导思想出发,明确提出武装农民“上山”和争取地方武装等策略。据此可知 (    )
A . 中共已经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 . 中央完全清除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 . 部分革命者意识到掌握革命武装重要性 D . 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政变导致革命的失败
1946年11-12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并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当时部分国民大会代表担忧: “……各党皆为会议中主体。必须主体完全存在, 始终遵守, 由此会议产生之宪法, 方能有效。今共.产.党及民盟皆不来参加制宪,是政治协商会议之主体,已不完全存在,由此产生之宪法,安能期其有效。”这反映了(      )
A . 国民党坚持独裁,《中华民国宪法》不合程序 B . 国民党力求实现三民主义 C . 通过《宪法》结束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 . 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黄埔军校学生除了必修的军事教育课目外,还要学习国民革命论、社会主义运动、经济学概论、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农民运动、帝国主义剖析等课程,并开展社会实践。这突出反映了黄埔军校(   )
A . 斗争矛头主要对准帝国主义 B . 具有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举的特点 C . 是国共两党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 D . 所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了革命的中坚力量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探索了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下列有关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活动和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 .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B . 井冈山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 出席中共一大并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 D . 在汉口会议上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习.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下列有关孙中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积极策划广州起义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北上宣讲召集国民会议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①②
 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华池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群众习惯上称南梁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根据地各县陆续建立了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
A . 创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 B . 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C . 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 D . 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3中任选两个史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其发展过程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史实,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