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知识点题库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A .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C . 独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D . 保证了长征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标志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  )

A .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B . 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C .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 表明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

A . 国民革命运动 B . 国共十年对峙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1934年11月,蒋介石认为 “(赤匪)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蒋介石如此自信是因为(     )

A . 南昌起义军南下受阻 B . 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C . 长征初期红军损失过半 D . 第五次“围剿”胜券在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

——摘编自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
A . 中共三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    )
A . 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B . 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 C . 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 D . 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
下列图示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年和b年分别指(    )

A . 1921年和1922年 B . 1937年和1938年 C . 1927年和1928年 D . 1949年和1950年
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因为它(    )
A . 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 .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 . 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到:“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A .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B .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 .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D .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兴国调查》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 4 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图片_x0020_100008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1927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民众组织更需要武装》中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毛.泽东(    )
A . 已预知了秋收起义的失败 B . 最早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C . 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 已经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此言论出自(    )
A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新民主主义论》 C . 《论联合政府》 D . 《论十大关系》
“(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
A . 提出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B .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 . 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表明(   )
A .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 B .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 . 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 D . 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
A . 中共已经牢牢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B . 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裂痕 C . 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 . 中共否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1928年10月17 日的《中央通告》第69号提出"所谓的工作中心。主要的是指产业区域和重要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是上海、武汉、天津、唐山、香港、广州",认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特别产业工人分子之数量上、质量上的增加实非常重要"。据此可知,中共中央当时(   )
A . 放弃了革命统一战线 B . 仍受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C . 坚持走苏俄革命道路 D .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宣布放弃银本位,实行白银国有,同时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这在当时(    )
A .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B . 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C . 导致了严重经济危机 D . 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扫肓教育始于清末。为应对列强入侵与民主革命浪潮,清政府1908年公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1909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遂由京师逐渐推行各省,招收年长失学和贫家子弟无力就学者,学习国文、国民道德、算术、习字、体操五门课程,免收学费,书籍用具由学校提供。我国第二次由政府规定的扫盲教育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众学校办法大纲》,设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珠算或笔算、乐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颁布《修正民众学校规程》,赋予民众学校新使命,同时在《国民教育实施纲领》中将教育与实业、生活切实相连,并颁布《国民学校和中心学校办理社会教育要点》,进一步推动扫盲教育。此外,民间扫盲教育也有所发展,如陶行知的乡村工学团。另外,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扫盲教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为使广大工农群众摆脱愚昧、当家作主,扫盲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拉开新中国扫盲事业的序幕。过渡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工农识字运动,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并不断在农村、机关干部、工厂、矿山、企业职工中加强扫盲教育。约十年的扫盲教育,使我国青壮年文盲降低了37%,依靠群众、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技术扫盲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扫盲教育由以扫盲为主,到初步建立起由扫盲、初等、中等到大专的工农教育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扫盲教育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深入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