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点题库

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④
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2月22日包括中、美、俄罗斯等26个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国际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 B . 贸易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 C . 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压力 D . 全球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
中国国家主席习.平于2013年3月25日抵达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第五次领导人峰会。这次峰会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该峰会的召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传统的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B . 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 C .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 . 金砖国家加快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和发展
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

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

世界贸易组织(  )

A . 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 .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 . 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 . 迫使美国摈弃对外贸易壁垒
2013年第43届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说:“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国际社会为之应意识到(    )

①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进程加快

②金融危机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③各国在经济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

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1月16日在北京宣告开业,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亚投行的设立(    )

A . 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 B . 使美欧的盟友关系飘忽不定 C .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D . 导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 . 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 . 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 . 全球化使二战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 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 成立。从G6到G20说明(   )

A .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

A . 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B .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 C . 经济全球化只是理论不可能实现 D . 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下表中位于“U”形图底端的“组装”业务多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而利润较多的其他工序一般由发达国家掌握。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 国际分工程度越来越深化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深入发展 C . 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 . 多极化趋势加剧了国际竞争
《东方早报》发表的《60年家国:东亚冲突的历史溯源》一文指出:2010年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周边突然成为安全焦点,是由于美国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在东亚介入了三场战争——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所导致的。美国介入东亚战争表明(    )
A . 开始向东亚扩张势力,谋求亚太地区霸权 B . 以朝鲜半岛为基地,控制东亚局势 C . 以越南为基地,控制南太平洋地区 D . 配合欧洲“冷战”,实施全球霸权战略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 .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 .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 对于当今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5%,欧元启动时,欧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7%,而日本GDP最高也曾经占世界GDP比重达17.7%。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时候,对外贸易总额也占世界的10%左右。

——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三

材料四: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

——摘编自《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点。联系材料二,回答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
  2. (2) 从材料三概括“资本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为例,分析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影响。
  3. (3) 材料四中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存在着怎样的“两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
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除了由于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降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早先被冷战掩盖住的一些问题之外,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11”事件等重大恐怖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洋大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重视。

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

  1. (1) 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如图这幅漫画反映了全球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A . 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B .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初级产品的价格 C .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既有为全球化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也有为全球化提供经济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无论是1994年底至199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下半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在有关发展中国家积板参与全球化进程、开放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发生的。…20世纪90年代初,占世界人口总数10%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只有0.6%,到1997年则下降到只占0.3%,达到无足轻重甚至可以不计的地步。

——卢国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速发展的原因并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B .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 . 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 D .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向发展

横向发展

(注:“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用到逆步开放,由做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体的世界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直接推动因素,并简要概括这一因素给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哪些条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中“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目标以及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图片_x0020_100005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

——摘编自杨亚非《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分析》

  1. (1) 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