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 知识点题库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胡J涛主席在中非友好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讲到:"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和目标是指( )

①都遭受过列强的殖民侵略 ②都曾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③都曾是二战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战场 ④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中增加的是

A . 哈萨克斯坦 B . 乌兹别克斯坦 C . 塔吉克斯坦 D . 吉尔吉斯斯坦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 . 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 .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 .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 .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 . 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B .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 . 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 . 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 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D . 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从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到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中俄(苏)之间

A . 由关系恶化到关系友好 B . 由不平等关系到平等关系 C . 由友好结盟到不结盟 D . 由军事互助到经济合作

下图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 .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 .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C .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 . 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示意图,图中显示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下列对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 . 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境 D . 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以下对中国加入WTO的比喻意义最为恰当的是(  )

A . 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 B . 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 C . 隔靴搔痒,不用管他 D . 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 .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 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 . 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 . 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 (1) 根据材料,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中国50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90年代确立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
A . 与时俱进灵活多变 B . 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 . 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D . 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而反映了现代中国(    )

A . 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B . 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C . 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D . 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
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戴维·卡菜欧《欧洲的未来》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的原因,及此后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欧洲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4. (4)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截止2014年1月,我国海军已派出16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共护航中外船舶5400余艘。中国已向20余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观察员、民事督察和民事官员以及工程兵部队。这反映了(    )
A .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 B . 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中国稳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 . 中国和平崛起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及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而有俄罗斯学者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这两种观点(    )
A . 都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 . 认为多极化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必然走向 C . 试图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冷战局面扩大化 D . 忽略了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宗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7-18世纪

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19世纪中后期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1949年

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8年以来

实施改革开放,陪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
A . 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 B . 政府政策的导向 C .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 . 形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