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 知识点题库

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 . 不结盟政策 B . 一大片政策 C . 全面结盟 D . 闭关政策

关于下图所示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标志着中国成为APEC的新成员 B . 中国第一次承办高级别大型国际会议 C . 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出席的大型国际会议 D . APEC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 .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 .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 .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 . 甲、丙、丁 B . 乙、丙 C . 甲、乙、丁 D . 丙、丁
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成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古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违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材料二  史观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史论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1. (1) 据材料一,概括明初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 (2) 材料二论证大国崛起运用了什么史观?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3. (3) 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的资讯、观念与国际潮流形成互动,“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这一现象不能反映出(  )
A . “入世”后中国社会遭受西方文化严重冲击 B .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C . 中国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D . 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图片_x0020_1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上海五国机制最早从建立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入手,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又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将经济合作列入战略性议事日程。据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最为贴切的是(    )
A . 区域间反恐及经济合作集团组织 B . 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 C . 新型的军事安全及经济合作联盟 D . 大国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 . 实行不结盟政策 B .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C .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 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美国家 B . 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C . 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D . 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
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

②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③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①③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怎样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 (2) 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举例说明。
  3. (3) 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


2000

2006

2010

2011

2012

2013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

7.7

52.3

165.3

185.8

213

232.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

10.5

35

135.8

210.2

246.4

270.3

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中增加的是(    )
A . 哈萨克斯坦 B . 乌兹别克斯坦 C . 塔吉克斯坦 D . 吉尔吉斯斯坦
2017年初,习.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 .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 .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 .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成就日益扩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在“上海五国”协商机制形成之时就基本结束了,这一机制是由于在对谈判成果认证之时而形成的,因此,边境地区安全算是该机制的前奏曲,接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才是主角。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国家秉持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和态度与它国交往,形成一个公正的、和谐的新国际社会并不是一种奢望。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述该原则完善的主要过程。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模式探索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是(    )
A .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 积极推行新型区域合作 C .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D . 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国重返联合国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1967年,中国政府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协定,向两国提供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援建坦赞铁路:200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安哥拉签署协议,以该国未来开采的石油为偿付,提供贷款帮助安哥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反映新时期中国援非的特点是(   )
A . 政府主导注重实效 B . 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 C .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 . 援助与投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