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罗马人的法律 知识点题库

古代罗马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

A . 建立强大的帝国 B . 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 . 制定完备的法律 D . 传播基督教教义

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问题:

  1. (1) 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

    ①《民法大全》    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2. (2) 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该规定的实质是: ( )

A . 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  B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 . 习惯法影响巨大  D . 法律至上
下列古代雅典的阶级或阶层中,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是(  )

A . 广大妇女 B . 成年男性公民 C . 广大奴隶 D . 居留的外邦人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 . 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 .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 .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 .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    )

①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②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

③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④保护有产者的利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
A . 理论与实践严重地脱节 B . 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 . 缺乏多弱势群体的保护 D . 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罗马法中的“最高裁判官法”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 . 严谨与苛刻 B . 专制与独断 C . 形式与随意 D . 务实与灵活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观点的主要理由是(    )
A . 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B .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C .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D . 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凡高度达15尺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 倡导法律而前人人平等 B . 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 C . 维护了人们的私有财产 D . 禁止权力滥用的思想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缘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标志

③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④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
A . 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 . 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随着罗马平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这一呼声促使古代罗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法律产生。这部法律是(    )
A . 习惯法 B . 《民法大全》 C . 《卡拉卡拉救令》 D .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是指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有(  )

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②疆域的不断扩大 ③居民成分的日趋复杂 ④为近代法律奠定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直至元朝建立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在建立帝国和加强对地方管理方面,罗马帝国与元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在当时起到哪些作用?对后世影响如何
在马克思看来、(罗马)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社会关系相互关联。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一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含蓄的反映“事实”。这表明他认为(    )
A . 罗马法是凌驾社会具体存在形态下的产物 B . 罗马法在特定社会阶段,可维系社会稳定 C . 罗马法具有时代性,并体现一定阶级属性 D . 罗马法可随时代发展完善,实现其约束力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记载:“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
A . 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 . 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 . 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 . 法庭只按着契约来宣判
电影《斯巴达克斯》叙述了公元前73年,古罗马的奴隶因为不堪忍受奴隶主的暴虐,而在斯巴达克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但最终被镇压的史实。这部电影反映了(    )
A . 罗马帝国达到顶峰 B . 罗马奴隶制的迅速发展 C . 罗马帝国的分裂 D .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罗马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分别是奴隶制共和制、封建城市共和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和国内部,平民为了与贵族阶层相抗衡,组建了平民会议,并公布了罗马第一部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平民阶层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是国家的主要兵源提供者,而整个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对外战争史,在对外战争的巨大压力下,贵族向平民的妥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改编自吴杰华《古罗马的共和政体》

材料二  在经过了长期的争论以后,国民议会终于在1875年1月30日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共和制的宪法。那一票之差是不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呢?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法国的基本人民大众是拥护共和国的。拥护保皇党的只有一些残存的旧政党的职业政客,而没有任何阶级……甚至连真正从事于工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是具有共和主义情绪的。”宪法规定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如果议会反对内阁的行政措施或投不信任票,那么内阁总理就必须辞职,让总统授命另组新的内阁。

——据李昌道、徐静琳《外国法律制度导论》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民法的特点。分析其实施对罗马共和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5年法国“一票共和”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近代英法两国内阁制的相似之处。
公民法本质上并不是罗马国家内全体人民的法律,这种法律上的不平等,是与罗马社会的发展相悖的。下列选项中能改变这一“相悖”状况的是(  )
A . 《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 B . 公民法本质上是保护罗马公民的 C .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D . 罗马法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