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苏争锋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A . 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 . 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 . 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 . 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越南战争由“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是在(   )

A . 1964年 B . 1965年 C . 1966年 D . 1968年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A .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 . 越南战争 C . 朝鲜战争 D . 柏林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是

A . 中国 B . 法国 C . 英国 D . 苏联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 (3) 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学者土耀东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其依据是,马歇尔计划(   )

A . 旨在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B . 导致欧洲出现两个经济集团的对立 C . 最早公开发出对苏联“冷战”信号 D . 造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局面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的修建(    )

A . 标志着德国正式分裂 B . 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C . 是对二战时期法西斯行为的反思 D .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

A .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下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_x0000_i1025

A . 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 . 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 . 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D . 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A .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 .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 .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 . 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时期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华沙条约组织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A .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 . 从欧共体到欧盟 C .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可能出自(    )

A . 《华沙条约》 B . 《北大西洋公约》 C . 《联合国宣言》 D . 《中苏密约》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2. (2) 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 . 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 .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 . 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下图是漫画家华君武在1947年创作的漫话,旨在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

A . 扶持西欧以稳定资本主义 B . 援助西欧对抗德日法西斯 C . 扶持并控制西欧,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 D . 联合欧洲各国,干涉中国内战
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 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 北约组织的成立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落后区域计划并在之后的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就无从满足这些地区人民的种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 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据此可知,这一计划表明(   )
A . 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转移到中间地带 B .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扩大到亚非拉地区 C . 美国积极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 . 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 .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 .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 .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 .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落后区域计划”,并在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就无从满足这些地区人民的种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据此可知,这一计划表明(   )
A . 美苏战略争夺的重点转移到中间地带 B .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扩大到亚非拉地区 C . 美国积极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 . 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