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知识点题库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社会性质 B . 中外关系 C . 政局和政策 D . 群众觉悟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

A . 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 . 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 . 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 . 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A . 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 . 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 .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 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与欧洲相比,中国近代化探索初期的历程呈现以下的特点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①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②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③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非常艰难 ④“当地士绅”和“拱北楼面馆”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③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下表展示的是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A . 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不平衡性 B . 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 C . 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 D . 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是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他在位时不仅积极研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然而其主张却不容于当世,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B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艰难曲折 C . 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D . 中西隔绝影响了国人的认识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 .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 中国始终没有形统一的国内市场 C .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 . 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合作谋发展 B .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 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D .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公司,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

A . 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 B . 清政府只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顺风顺水 D . 清政府严格限定企业的规模
“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材料反映出(    )

①国货运动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相联系

②五四运动前后日本成为抵制外国商品运动中的目标

③国货运动既具有经济意义,更具爱国主义的政治意义

④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民族觉醒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人认为:机器进口(指向中国出口),恐非西国之福,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国少销一匹。销路即阻,出货必减,将来船行受亏,姑且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将倒闭,致工人无处营生也。

——《中国近代史材料选编》

材料二: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光绪朝

材料三:(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列强对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持何态度?为什么?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三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的情况怎样?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历史统计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阅读“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该表信息反映出(    )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3

1430

0

1845

5430

5146

1846

2843

12517

1850

3444

13794

①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移的趋势

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上海周边民族缫丝工业发展快

④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 (1) 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指出材料一和二所处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因素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3. (3) 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
  4. (4)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欧亚贸易地位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下列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某经济形式的发展历程,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洋务企业发展过程的艰难曲折 B . 说明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 C . 第一幅画反映的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D . 封建主义应是该经济形式的最大阻力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方法为(   )
A . 首先取得民族独立 B . 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 . 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 D . 大力发展经济
19世纪末,进口洋货缴纳7.5%的正税和子口税后就可以畅行无阻;福建省各地的茶叶,经由福州出口,所纳的各项厘金和出口税高达35%.据此可知(   )
A . 晚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B .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 . 民族工商业发展面临困境 D . 通商口岸的开放促使中外贸易扩大
下面为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

A . 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 B . 中国出口货物种类逐渐丰富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 D . 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