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知识点题库

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从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 宗教改革的发生 D . 启蒙运动的开展
托马斯·阿斯特利的《航海与旅行》中说:“欧洲人15世纪、16世纪所进行的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确实是在挑战上天的安排……必须承认,是葡萄牙人首先发起了海洋航行,并将发现遥远地区的观念输入到其他国家。”当时欧洲人采用的主要“输入”方式是

A . 成立特权贸易公司 B . 积极争夺海上霸权地位 C . 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D .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段话的含义是(    )

A . 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 . 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C . 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D . 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四: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

材料五: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一一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六: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己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做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 (2) 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对材料四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 (4) 与材料五相比,材料六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材料二: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 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 (3) 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一历史老师对电影《哥伦布》的主题曲进行解释,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1492,征服天堂》//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只剩下生命的光芒

A . 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 B . 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 C . 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 D . 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

A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B .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C . 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 . 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制瓷技术进步 B . 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17世纪初),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B . 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C . 闽广人的商业头脑 D . 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是(    )
A . 拥有政治制度的优势 B . 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C . 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 D . 拥有强大的工业优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1200余人。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

材料二: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

——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日)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活动目的有何差异,二者处理不同文明差异的模式有何不同。
  2. (2)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西方处理世界不同文明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下列关于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路线,正确的是(    )
A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 .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其主要含义有(   )

①体现出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

②现实目标指的是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

③反映出海外探险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动力

④说明达·伽马和哥伦布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举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
A . 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B . 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 . 发动对法国的战争并取得胜利 D . 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年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 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C . 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 . 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 . 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 . 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 . 率先探寻新航路 D . 居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产品。”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奴隶贸易的兴起 C . 租地农场出现 D . 人文主义的影响
15~17世纪,大量耶稣会士和西方药剂师进入中国采撷药草、收集本草文献,李时珍当时也正在修订《本草纲目》。1735年,根据耶稣会士写回法国的通信编辑而成的《中华帝国通志》在巴黎出版,其中收有《本草纲目》,特别提到李时珍本草分类法。这体现了(   )
A . 中医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中西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C .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中西间的交流 D .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包括寻访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