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点题库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

A .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 . 付出高额赎金 C .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下列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 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B . 1861年和1905年俄国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C . 1861年改革完成了1905年革命的任务 D . 1861年改革与1905年革命具有内在的继承性
“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 . 地主 B . 国家 C . 农民 D . 资产阶级
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中“解放”农奴的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B . 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分地 C . 农民为了“赎买”土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D . 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 . 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 . 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 . 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 . 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 . 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 C . 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A . 发展工商业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 . 加强军事力量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 .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9世纪60年代日俄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

A . 性质不同 B . 目的不同 C . 结果不同 D . 方式不同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是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B .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 “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一“觉醒”指的是

A . 开始认识到封建农奴制的腐朽落后 B . 开始认识到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 C . 开始认识到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 D . 开始人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以下是中世纪一段“敕封式”的宣誓词:“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据此,这一“敕封式”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国王与教皇之间 B . 贵族与贵族之间 C . 领主与农奴之间 D . 贵族与市民之间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酝酿的特点是(  )

A . 先秘密后公开 B . 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C . 缓慢而谨慎 D . 由贵族地主提出改革方案
“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

A . 地主 B . 国家 C . 农民 D . 资产阶级
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

①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22年一样英勇作战……总之战争是失败了。”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俄国的发展受到农奴制阻碍 B . 俄国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C . 俄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 . 没有获得海军保障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呼声日趋强烈,“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都(  )

A . 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B . 都发动过武装起义 C . 筹划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D . 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
普希金在《致西伯利亚囚徒》中写道:“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绝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的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以上对普希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B . 指出农奴制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 C . 敲响了俄国农奴制的丧钟 D . 统治不能照旧,必须改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
  2. (2) 依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4. (4) 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

A .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 .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 .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 .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