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其政治愿望是

A . 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B . 扩大资产阶级民主 C .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 . 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 .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 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 .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 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太平天国的北伐、国民大革命的北伐、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相同点有(    )
①都有配合作战的部队②以敌人的中心地区为目标③以巩固自身政权为目的④性质相同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 . 国民党坚持独裁专政 B . 国民党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 . 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发动内战 D . 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政权
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A .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 .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毛.泽东说:“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这段话的背景是(    )

A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B . 1937年,共.产.党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 .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D . 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
下列表述不符合英国宪章运动的是(  )

A . 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B . 是无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权的尝试 C . 对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内容产生明显影响 D . 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颁布《苏维埃暂行选举法》、《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在革命根据地范围内开展民主选举,实行苏维埃代表制。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利,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材料二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比较普遍的农村选举方式是红绿票法和豆选法。红绿票法属于票选法的一种,具体施行是这样的:发给投票人额定的红绿票,而让候选人坐在台前,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一个票箱,红票意味着同意,绿票意味着反对,投票人对每个候选人只能投一种颜色的票。豆选法是根据地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选举法,其法以豆粒(什么豆子都可以,已经用过的有黄豆、绿豆和蚕豆等)作为选票,每个投票人发给一定额数的豆粒,每粒表示一票。投票时让候选人坐在台前一排,背对着投票者,每人背后放一大海碗,投票人鱼贯而过,认为信得过的,就在他的碗里放下一粒豆子,豆多者当选。

——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回归》

材料三  一组抗战时期根据地的选举照片

请回答:

  1.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曾规定“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为什么又说“工农劳苦大众取得这样的权利,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呢?

  2. (2)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特点。

  3. (3) 抗日根据地在选举组织抗日民族政权的时候采取哪一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表明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次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普选权问题就是饭碗问题”的口号。以上史实说明(    )
A . 工人阶级的斗争已经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B . 科学社会主义已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 C . 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善自身的经济地位 D . 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1865年4月9日,美国内战的南方叛军向北方军投降,南方叛军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军格兰特将军提出:败军不受辱,必须维护他的将士们的尊严,保证他的士兵在同家途中的安全并保障他们在回家以后的安宁。他还要求格兰特将军给每个士兵发一份由格兰特将军签署的证明书,证明他们已经是放下了武器而受联邦保护的平民了。格兰特将军一一照办,北方军连夜印制了28231分证明书,由格兰特将军签署后分发给投降的南军士兵。这一事件(    )

A .   表明了南方叛军拒不改悔的嚣张气焰 B . 也说明了北方广大将士的软弱可欺 C . 证明了南北战争是一场没有正义之分的混战 D . 和中国1946—1949三年解放战争的结果大为不同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晓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意义。

  3. (3) 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 (4) 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7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学者会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或(转折年代)该著作以选手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的在这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中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经分得若干土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的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列举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 (3) 材料二所说的“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1949年的《人民日报》头条刊载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完满结束…全会批准召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等内容,这意味着(    )

A .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有重新认识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展开 D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 . 组织了正面战场四次会战 B . 撕毁重庆政协会议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C .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 . 与共.产.党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略决战
1949年元旦,章乃器在《华商报》发表《新的转折点》一文,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 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B . 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C . 人民解放战争已由防御转入大反攻 D . 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
《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
A . 淮海战役胜利后 B . 辽沈战役胜利后 C . 渡江战役胜利后 D . 平津战役胜利后
8月7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一行动()
A .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 将战争引入“国统区” C . 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 D . 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