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点题库

习.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C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D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经历了严重的曲折

②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

③积累起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④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由富到强的伟大飞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从此,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奋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奴役,凌辱中国人民的历史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条件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在中共十九大开幕会上,习.平主席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开始于(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新中国的成立 D . 抗美援朝的胜利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新型政权(   )
A . 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B . 终结了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 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D . 使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下图为1956年《人民日报》刊发的三张照片。通过三张照片,可以推断出(    )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最终确立

②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阶级对立与阶级矛盾已在社会中消失

④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有三个法宝。下列选项不属于“三个法宝”是(    )
A . 党的建设 B . 坚持马克思主义 C . 统一战线 D . 武装斗争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A . ④→①→②→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④→③→①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政治前提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已经取得胜利

③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飞跃”的历程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 . ①→④→③→②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③→①→② D . ①→③→②→④
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走不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①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不愿意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党和革命纲领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①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进行革命并建立民主国家

③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相互交织其中属于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③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其中属于“三改”内容的是(  )

①对集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对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改造

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1岁生日。某校高三同学以“牢记建国史,坚决跟党走”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信息。

【抉择与奋斗】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改造与崛起】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 (1) 结合材料,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2.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这表现在(    )

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③国家积累了经营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