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知识点题库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 . ③④①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三个种群一天中CO2释放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a、b、c构成一条食物链,则c处于第二营养级 B . 若a、b、c代表生态系统不同生物组分,则b是分解者 C .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生物a的种群密度 D . 该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时间短
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 . 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 . 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 D . 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稻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图一是稻田中某些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二表示能量流经鸭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稻田中既有水稻又有杂草,其中的水稻长势参差不齐 (是/否)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 (2) 稻飞虱和水稻的种间关系是,调查稻飞虱数量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放鸭啄食稻飞虱来控制稻飞虱数量的方法属于防治.
  3. (3) 图二中C表示,以图二所示的能量流动原理分析,提高鸭产量的措施有
  4. (4)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一所示的农田生态系统与传统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卷叶螟与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此外,稻田中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稻与两种害虫的种间关系为,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拟水狼蛛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调节.
  2. (2)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填字母),e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g的功能是,而g获得h来自于第 一 营养级.
  3. (3) 稻田生态系统中要经常处理田间杂草,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除杂草的意义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B . 生物圈长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 C .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 . 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 .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下列有关实验操做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着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能(模拟)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速率 B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制片 C . 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D . 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某地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导致产量逐年降低。生态学家建议多种作物合理轮作,  这样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农田害虫数量时,可通过喷施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该实例说明 离不开信息传递。
  2. (2)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蝗绿僵菌并用其防治蝗灾,这属于(填“化学”或“生物”)防治。蝗绿僵菌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
  3. (3) 请分析进行合理轮作,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的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
下表是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草地中部分绿色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结果(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1. (1) 估算种群密度时,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 (2) 表中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具有生存优势。
  3. (3) 若某种入侵植物的种群起始数量为N0 , 每一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则在理想条件下,5年后种群的数量可以表示为,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符合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 C . “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 D . 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在大豆与玉米间作的地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等以大豆和玉米根为食。地上害虫东亚飞蝗、粘虫、蚜虫等以大豆与玉米叶为食,玉米螟、条螟等以玉米叶为食,豆天蛾、造桥虫、象鼻虫、食心虫等以大豆叶、荚为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种群的数量特征看,人工种植的大豆和玉米种群数量因而保持相对稳定,同一地块的玉米因水肥供应的差异而表现为高矮不一(填是或不是)分层现象。
  2. (2) 根瘤菌与大豆的种间关系提高了土壤肥力,将大豆与玉米间作使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从而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增加了农田单位面积的产量。
  3. (3) 害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其作用是
  4. (4) 某种食虫鸟以该地块上的害虫为食。若该地块上的玉米和大豆固定的太阳能为a千焦,则食虫鸟获得的能最最多是千焦。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B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 . 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 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大学生小A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帮助村民发展“果树—草菇”(即在果树下进行间种草菇)立体农业脱贫致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立体农业是一种利用了群落的原理,进而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
  2. (2) 该模式中,果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那部分能量最终的去路是
  3. (3) 果树生长过程中经常遭遇蚜虫危害,为了评估蚜虫造成的危害程度,通常采用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果树除了与蚜虫、草菇等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外,还与之间也进行。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 (4) 请从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经济利益等方面分析“果树—草菇”结构立体农业的意义:(答出三点即可)。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面积最大和空间尺度最长的一种交错带。近几十年来,该区域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的生系统类型之一。因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促进区域退化土地恢复和植被重建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研究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不同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样地类型

总个体数量(只)

优势类群(科)

常见类群数量(科)

总类群数量(科)

农田

45

蜉金龟科、蚁科、步甲科和蠼螋科共4科

6

10

柠条林地

38

蚁科

9

10

杨树林地

51

蚁科

6

7

自然恢复草地

47

平腹蛛科、鳃金龟科、蝼蛄科和拟步甲科共4科

11

1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产生的原因是
  2. (2) 农田优势类群为4科,多于退耕还林样地,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与农田中较高有关(答出2点即可)。
  3. (3) 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效应比退耕还林措施(填“好”或“差”)。
  4. (4) 杨树及甲、乙两种草本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和甲相比,乙更适合在杨树林下种植,其原因是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 . “J”型增长种群的数学模型中λ大于1,并且是一常量 C .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最终演替成的群落类型不同 D . 样方法也适用于调查田螺、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下图中a、b表示两种生物,c为生物的生活环境,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其中能够表示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冬季时,高原雪兔几乎成为这些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长势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 (1) 群落是指。因此研究群落要以研究为基础。
  2. (2) 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法估算该地区高原雪兔的种群数量,然后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 Nt+1 /N t 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当 t 为 a—b 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当 t 为 c—e 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3. (3) 高原雪兔的存在(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
  4. (4) 雪兔通过咬断巢穴附近长势较高的草,来观察是否需要躲避伏击捕猎的狼群,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 . 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 . 该生态系统结构只包括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 . 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年龄结构 C .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最好选择单子叶植物 D . 群落的垂直结构中,动、植物的分层现象都与对光照的利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