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温带弃耕农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 . 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 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 . 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 . a表示食肉生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C . 草原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 . 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结构的水平结构
下列有关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B . 引入多个外来物种在江苏沿海滩涂地种植后,并迅速扩散繁殖,该滩涂生态系统的抵力稳定性一定增强了 C .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D . 草坪、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 , 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的变化.

(2)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过程中, 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 (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 .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 (1) 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 (2) 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 (3) 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 (4) 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某地区将拦河筑坝兴建大型水库,则下列有关推论中,不成立的是(    )
A . 将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B . 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区域的小气候受到影响 C . 改造后形成的地理隔离必将导致新物种产生 D . 利用水能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全面二孩政策直接调节的是人口的出生率 B . 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标志重捕法 C . 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密度维持在 水平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应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 . 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 . 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乙生态系统强复杂

②甲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定较乙长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营养结构会变得更简单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B . 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 . 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D . 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图是某林区划区轮伐的示意图,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林区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 B . 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在区域④用样方法调查 C . 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①→②→③→④ D . 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棕背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2. (2)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型。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3. (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4. (4) 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
  5. (5) 据调查,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B . 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 C .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 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一块稻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杂草地的形成及其生态状况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 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 B . 形成杂草地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 . 杂草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动 D . 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密度

(株/公顷)

占比(%)

胡桃揪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 . 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 . 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 C . 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D . 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
甲地因森林火灾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原有植被消失,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 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 D .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为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云南省大理州近年来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的攻坚战,全力推进环湖截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洱海主要水质指标总体向好。
  1. (1) 近年洱海水域遭受福寿螺的入侵,因缺乏天敌等因素,福寿螺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群密度是指,某学习小组准备采用样方法调查洱海水域附近某稻田中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原因是福寿螺
  2. (2) 洱海湿地地处洱海源头,其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3. (3) 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建成后会明显改善当地的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若干年后,该地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增加,一些优势物种更替出现,生态越来越好,这表明了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是
2020年2月12日,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结束,这场大火烧掉了400公顷的森林,当地植被焚烧严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火灾后,原来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 B . 原来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火灾后,群落将不能再次演替至森林阶段 C .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自我调节能力依然有限 D . 火灾后演替的初期,群落内各种群数量变化均为“J”型曲线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 (1) 生态系统中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对个体较小、种群数量多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2. (2) 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填“等于0”或“不等于0”)。
  3. (3) 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