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与环境 知识点题库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A . 控制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B .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D .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 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 . 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 . 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 . 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 B . 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 . 保持生物比例合理就是遵循整体性原理 D . 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
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物、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

A . 3、1、2、4   B . 3、1、4、2   C . 4、2、1、3 D . 2、4、3、1
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包括物种、群落、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B . 一颗大树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C . 保护就是禁止开发利用 D . 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暂时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原上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具有一定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科研人员经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对对草原上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 C . 草原遭受严重的火灾破坏后,需要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D . 火灾后,在草原的演替过程中,其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都在不断增加
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 .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 . 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D .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 .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C .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补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D .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主要是(    )  
A . 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 . 恢复植被 C . 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 . 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 人工林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C . 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D . 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紫花首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保证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 (1) 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对光能的利用有差别,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除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另一部分用于
  2. (2) 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与紫花苜蓿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 (3) 此种植体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该体系的能力较强,比单独种植紫花苜蓿和玉米的体系虫灾发生率,粮食和牧草产量均较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有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必须先利用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该过程常使用的化学诱导剂是
  2. (2) 培育土豆脱毒苗时,一般选取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
  3. (3)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原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原因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填气体名称),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4. (4)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此时可用酶处理后进行传代培养。若要将培养的细胞诱导分化成特定的T淋巴细胞,应将细胞增殖代数控制在10代以内,原因是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B .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 . 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 .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 . 宋诗“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D .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
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2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m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 (1) 材料1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如果对人工草

    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2. (2) 材料2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这会导致当地的丧失。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暴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
  3. (3) 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下图是我国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人占有主导地位,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 .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 . 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 . 该生态工程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发展
农业谚语是人民群众用简单通俗、精练生动的话语总结出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它们反映出深刻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山无衣,地无皮,人要饿肚皮”——体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B .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肥料 C .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无氧呼吸 D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保藏粮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
研究人员对苏门答腊岛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时发现,近年来该岛的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数量锐减,很多种类的生物濒临灭绝,研究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绘制图形如下,以下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人类的活动将栖息地碎片化不利于种群的繁衍 B . 禁止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能有效保护野生生物 C . 猎杀有害的野生动物对整个生态系统是有利的 D . 外来物种的到来降低了所有野生动植物的K值
引起温室效应、酸雨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 .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B .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 .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