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同种群的生物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知识点题库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 温度食物 B . 温度光照 C . 温度温度 D . 光照食物

如图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至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②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至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③若M表示种群密度,a至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内斗争b最激烈
④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至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 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 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 中灌木呈随机分布, 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 .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 .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 .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1)2003年起大丰麋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多年后,保护区中的麋鹿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增长,麋鹿种群中性别比例将逐渐接近  ,麋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 

(2)观察发现,麋鹿能通过嗅别尿液气味来寻找同伴,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在繁殖季节只有雄性鹿王才有交配权,雄性麋鹿为争夺王位开展剧烈搏斗,这将会导致麋鹿种群的 基因频率发生.

(3)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数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这将引起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发生 ,观察发现,麋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米花草,其生态学意义为

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 .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 .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与生物防止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①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 .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温带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研究某区域草地土壤中小动物数目多少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 (2) 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
  3. (3) 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种能力叫做草原生态系统的.
  4. (4) 某片草原在草原与森林过渡带,近百年来逐渐有了森林群落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利用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5. (5)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4hm2(1hm2=10 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 .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 . 芦苇和藻类垂直分布导致该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 C . 藻类和芦苇等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 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下列群落演替的实例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 某地因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上面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 . 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 . 弃耕后的农田上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此背景下治理污染恢复环境成为社会热点。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如图是利用恢复生态学改造盐碱化草原的简化技术流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恢复生态学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自然状态下,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
  2. (2)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此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后群落的发生了显著变化。
  3. (3) 土壤有机物中的化学元素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是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B . 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 C .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 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 . 群落的水平结构常体现为分层分布现象 D . 光照强度是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共同因素
对一处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的记录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弃耕年数

优势植物

非优势植物

0-1

马唐

——

1

飞蓬

豚草

2

紫菀

豚草

3

须芒草

豚草

5-10

短叶松

火炬松

50-150

山核桃

A . 该地草本植物的演替速度较慢 B . 针叶林的植物分层为动物分层创造了条件 C . 一般来讲,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D . 若一块弃耕农田位于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最可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发现退耕还林培植的林木,近年来遭到迁入的某种山鼠的危害,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了药物灭鼠,但这种方法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生态恢复工程师分析了该生态系统中鼠与天敌M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a-f表示能量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4

  1. (1)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在原有的耕地上发生了演替。
  2. (2) 进行药物灭鼠后,山鼠种群数量出现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药物引起山鼠的死亡率上升和出生率下降,从种群的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原因还可能是
  3. (3) 天敌M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图中(填字母)中,M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在实际测量分析后发现,b/a远低于1/10,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 (4) 结合图中存在的种间关系,请提出防治山鼠更持久有效的思路: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 B . 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C . 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D .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
“蚂蚁森林“在广大支付宝用户的支持下已成绩斐然,在阿拉善、通辽等地种植许多植株,其中包括梭梭树、沙棘、胡杨等,它们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阿拉善、通辽等地的植物一般呈随机分布 B . “蚂蚁森林”的植物一般种植在荒漠地区,故不存在垂直结构 C . 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了“蚂蚁森林”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了改变 D . 梭梭树、沙棘、胡杨等植物和荒漠环境构成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荔枝椿象(臭屁虫)是荔枝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啃食嫩叶、花穗和幼果,导致荔枝产量降低,通过采取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荔枝产量和品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荔枝椿象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 B . 荔枝与荔枝椿象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C . 荔枝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荔枝椿象属于次级消费者 D . 荔枝椿象产卵初期引入平腹小蜂进行防控属于生物防治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 旅游一定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价值,某研究小组对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做了调查研究,有如下发现:
  1. (1) 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结构。
  2. (2) 下表是调查湿地水域中层的几种鱼(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请据表推测,草食性的鱼是

    鱼的种类

    A

    B

    C

    D

    E

    Hg

    17.8

    61.9

    70.4

    117.0

    112.0

    Pb

    27.3

    34.9

    52.5

    84.3

    75.8

    Cd

    8.8

    14.1

    10.3

    21.9

    41.6

  3. (3)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重金属元素的现象,称作,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 (4) 为了调查该湿地水域中E鱼的数量,最好采用的方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影响E鱼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有。(回答两点即可)
下图表示两种生境下捕食者蝾螈对池塘中霍氏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蝾螈的捕食作用导致霍氏蛙在竞争中的优势减弱 B . 因生态位不同,在无蝾螈情况下三个种群会长期共存 C . 实验可证明霍氏蛙种群数量受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D . 干旱环境对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与其种群密度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