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知识点题库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A .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 . 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 . 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 . 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比较,前者具有的特点是(    )


A . 反复利用 B . 单向流动 C . 逐级递减 D . 不能循环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 . 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 . 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 . 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河流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受相同程度污染时,恢复时间都会很漫长 B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C . 群落演替的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 . 虽然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差别,但是生物进化速度是一样的
下图1为生态工作者对东北某生态系统中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5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5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图2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A—D所占区域的大小代表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生态工作者调査时应采用的是法。
  2. (2) 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型。综合上述分析,的又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 (3) 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部分,图2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4. (4) 图2中的过程③是,图示碳循环缺少的环节是
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B . 该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图中各生物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 .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单向进行的 D . 各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断变化导教生物不断进化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能量流动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B .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C . 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D . 物质循环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可重复利用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群落的丰富度与群落中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B . 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更替 C .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 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只能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组成生物体的C,H,O等元素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反复循环流动 B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 生态系统通过信息传递把各组分密切联系起来,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有重要的作用 D . 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生物种类越多,人们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就越多
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展示了水稻被利用的多种形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灰分还田、菌渣还田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 精米、糙米、米糠、秸秆等含有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 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稳定 D . 秸秆、稻壳培养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属于该区域群落研究范畴的有(填序号)。

    ①某种草本植物随机分布    ②蝗虫种群密度      ③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

    ④该区域动物、植物的分层现象     ⑤物种丰富度

    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 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2. (2)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类属于第营养级。调查发现,在一定的取食次数中,杂食性鸟类取食草本植物的次数是最多的,原因是
  3. (3) 跳虫和大型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正确的是(   )
A .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B . 其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等元素 C .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 D .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只与生物群落中的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光伏发电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B . 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往复循环 C . 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无法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 .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循环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B . 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 C . 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D . 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
“稻一鱼一鸭生态系统”中,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为稻田清除了许多害虫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回答下列问题:
  1. (1) 鱼和鸭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许多有机肥。水稻利用有机肥离不开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2. (2) 害虫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原因是一部分,另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
  3. (3) 鱼和鸭在觅食过程中为稻田清除了害虫和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下列各项数据不能用于表示种群生物量的是(   )
A . 植物种群净初级生产量的积累量 B . 植物种群现存的总能量 C . 所有成年动物个体的总质量 D . 动物种群未利用部分的总积累量
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 . 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看,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C .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D . 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DDT是一种有机氯农药,化学结构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具有杀虫谱广、药效强劲持久、生产简单、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到1945年随着它的使用面积增大,蚊、蝇、虱等明显减少,有效防止了整个欧洲斑疹伤寒的流行,并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的传播。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出DDT对生态系统的负面效应,对DDT 的争议开始增加,随后的三四十年许多科学家开始关注DDT对人类和动物的不利影响。

  1. (1) 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DDT污染的状况,得到如表所示检测结果。

    不同成分

    底泥

    浮游及沉水植物

    水蚤(浮游动物)

    鲫鱼

    乌鳢(肉食性鱼)

    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19.4

    124.4

    ①表中所示结果显示,DDT可以沿累积,此现象称为

    ②根据表中各类生物体内DDT含量推测,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最可能是(填字母)。

    a. 浮游及沉水植物→水蚤→鲫鱼→乌鳢

    ③自DDT使用至今,地球各处几乎都发现有DDT的累积,这与物质循环具有 性相关。

  2. (2) 目前在DDT的使用问题上,一方面环境学家要求全面禁用DDT,而另一方面疾病控制学家则主张使用DDT,请你根据上述资料,提出关于是否使用DDT的观点及可采取的防控措施:
  3. (3) 如下图为该水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若图中的“→”表示物质的流动方向,则不代表二氧化碳流动的箭头有(填图中的序号),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①过程主要表示的是过程。

“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下列关于“美丽乡村”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美丽乡村”生态系统中森林的采伐量宜小于生长量 B . “美丽乡村”的旅游功能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D . “美丽乡村”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输出氮素宜多于补充氮素
如图为桑基鱼塘示意图,鱼塘中投放的鱼类主要是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堤岸上种植桑树。桑叶喂蚕,蚕沙喂鱼或发酵制沼气,沼渣也可喂鱼,塘泥可做桑树的肥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图中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池塘的层。
  2. (2) 为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鱼塘中鲢鱼、鳙鱼的的生物量。适时捕捞成年鱼,目的是维持年龄结构处于以持续获得高收益。桑叶喂蚕,蚕沙喂鱼或发酵制沼气,沼渣也可喂鱼,塘泥可做桑树的肥料,这种桑基鱼塘养殖模式运用的生态工程核心技术是
  3. (3) 若鱼塘遭受汞等重金属污染,则体内浓度最高的生物是龟,具体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