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态工程技术使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知识点题库

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 .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 C .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 D .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 .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 .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 . 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使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态系统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4)该修复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

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  )

A . 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B . 工业用水的资源 C . 鸟类的栖息地 D . 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为了更好的处理城市污水,某地简历了以芦苇、黑藻、绿藻等植物为主的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工湿地中的能净化污水的藻类、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 B .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湿地强 C . 人工湿地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D .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不受污水排放量的影响
景观式人工生态湿地兼具观赏与污水处理功能.图甲表示人工湿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图甲中某好氧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甲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藻类中的碳元素以 形式传递给细菌.

(2)图乙中与K值对应的点是 ,若浮游藻类过度繁殖会导致K值 .bc段种群的出生率 (>、一、<)死亡率.

(3)对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而人为的控制改变了群落演替的 

(4)人工湿地拥有较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力.利用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 .

下列有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伦理性问题和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广、难以防治等特点 B . 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增强从而威胁人体健康 C . 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D . 草原开发利用应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体现了整体性原理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如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B . 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 . 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 .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
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治理水体污染.下列不属于人工浮床的优点的是(  )

A . 收割浮床上的植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B . 植物吸收水中的NO3 , 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 . 浮床遮光,减少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 . 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下面是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等生产设计,有关此生态农业分析错误的是(  )

A . 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B . 分级利用级数越多越好 C . 最终还田的秸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 D . 能量在此生态工程中不能循环利用
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 . 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C . 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 . 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在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对污水的处理净化.在浮床上种植特殊的水生、半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采收的绿色植物体内有的可以直接用做饲料,有的在大量干燥处理后可以用来提取铜、锌、汞等金属,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并能使沉水植物和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

①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的颗粒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②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③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④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C . 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 . 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取治理措施的步骤应为( )

①植树种草

②人工制造表土

③机械平整压实土地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图。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图片_x0020_1026675863

A . 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 . 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 .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 .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藤→奶牛→牛粪 B . 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等生态学原理 C . 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种成分 D . 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2. (2) 该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 
  3. (3)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4. (4) 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5. (5) 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 “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B .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 这一案例说明按照人们的意愿大量引种外来物种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 . 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 . 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 . 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引进新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利于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B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 .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