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知识点题库

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 .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 .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 .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 . 竞争、捕食、共生   B . 共生、捕食、竞争 C . 竞争、共生、捕食    D . 捕食、竞争、共生

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如下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 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 B . 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 C . 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D . 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温度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B .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 .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表皮细胞代替根尖细胞 D . 可根据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对色素进行分离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B .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 .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D . 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

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分布情况及不同高度高30的光强百分比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度(  )

A . 单独种植玉米时,因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要合理密植 B . 导致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动物的垂直分层受植物的影响 C .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 . 人类的过量砍伐会使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 .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 .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 .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关于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性质等有关 B .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 .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 . 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A . 生态系统 B . 生物群落 C . 种群 D . 食物网
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漂浮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紫背浮萍

水蟹

荇菜

金鱼藻

穗花狐尾藻

苦草

马来眼子菜

轮叶黑藻

伊乐藻

采样点

养殖区1

+

+



++

++




++


养殖区2

+

+



++

++




++


航道区1





++

+

++

+

+

+


航道区2



+

+

+

+

++

++

+

+

  1. (1) 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要做到,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等环境资源.
  2. (2) 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暴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使水质净化.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A . 种群密度 B . 种群结构 C . 群落结构 D . 物种丰富度
下列对导致群落垂直分层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地形的高低起伏、土壤湿度及盐碱度的不同 B . 陆地植物对光的利用不同 C . 动物对栖息空间及食物的依赖 D . 水生生物与水体温度、盐度及溶氧量等密切相关
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B . 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 C . 某水竹林里的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植物的垂直分布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属于该区域群落研究范畴的有(填序号)。

    ①某种草本植物随机分布    ②蝗虫种群密度      ③蝗虫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

    ④该区域动物、植物的分层现象     ⑤物种丰富度

    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 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2. (2)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类属于第营养级。调查发现,在一定的取食次数中,杂食性鸟类取食草本植物的次数是最多的,原因是
  3. (3) 跳虫和大型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大熊猫圈养是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措施。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圈养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栖息地种群密度的 B . 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C . 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发生改变 D . 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m~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1) 海洋C中藻类的分布出现明显现象,这属于群落的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森林B中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因素是
  2. (2) 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有/无)水平结构,水平结构一般呈分布。
  3. (3) 从废弃的池塘开始的演替属于演替。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时间长,其主要原因是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836985034

A .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 . 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 .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 D . 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符合Nt=N0·λt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 . 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种群B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之前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D . 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 . 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 .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 .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2021年11月,话题“武汉市民看到这种黄花请上报”登上微博热搜,这种黄花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这是一种“美貌与邪恶并存”的植物,它的生态入侵会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在营养极度贫瘠的环境中,根部微生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成功入侵有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定植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根内的一种微生物,AMF会优先利用土壤中的NH4+与加拿大一枝黄花交换有机物,改善植物对氮的吸收水平,这说明与AMF形成的关系是加拿大一枝黄花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
  2. (2) 为了解极度贫瘠(用低浓度铵态氨处理模拟,单位:mmol·L-1)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生物控制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对照组处理10mmol·L-1铵态氮):

    实验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氨缺乏环境下能成功入侵的机制是促进(填“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的生长来扩大其吸收氮的面积,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

  3. (3) 为确定AMF在极度贫瘠的环境下是否也能帮助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科研人员在氮浓度为0.025mmol·L-1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测得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速率(以生物量表示)如下表。研究结果表明,在极度缺氮环境下,AMF与加拿大一枝黄花之间存在关系,而固氮菌的存在可为加拿大一枝黄花提供而缓和该关系,最终使得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成功。

    组别

    生物量/g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对照组

    0.08

    0.071

    AMF

    0.06

    0.071

    AMF+固氮菌

    0.10

    0.072

  4. (4)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第一年可能只有零星几棵,但第二年开始会爆发,会使当地物种丰富度下降,物种丰富度是指
  5. (5) 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成功后,人们可发现当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现象(能或不能)称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由是
  6. (6) 为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拔除并焚烧的方法,拔除的适宜时机应在(填“开花前”或“开花后”)。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可利用芦苇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这种防治方式的优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