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知识点题库

在遵循遗传规律的情况下,杂交组合AaBBCcDD×AaBbCCdd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 . 1/32 B . 1/4 C . 1/16 D . 1/8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A . 显性性状 B . 隐性性状 C . 相对性状 D . 表现型
基因的遗传规律是指 (    )

A . 受精作用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B . 产生配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C . 细胞有丝分裂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D . 染色体复制时基因的传递规律

下图是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Ⅱ6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若Ⅲ1与Ⅲ3结婚,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小孩的概率是(   )

A . 1/8 B . 1/4 C . 1/3 D . 1/12
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鸡的雌性和雄性区分开,应选择的亲本的组合为(  )
A . 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 B . 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 C . 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 D . 非芦花雄鸡和非芦花雌鸡
在寻找人类的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系的系谱进行相应基因定位.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每5人中就有1人是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岛某家庭蓝色盲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1. (1)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2. (2) 个体4的基因型是,个体10的基因型是
  3. (3) 若个体8患蓝色盲的同时又患血友病,则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定律.
  4. (4) 若个体13的母亲是蓝色盲,则他与个体12生一个色觉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 . 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 . 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C . 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 . 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在研究杂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的遗传中,若令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是Yyrr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 _ _、aa_ _D_

aabbdd

A . 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只有2种 B . 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后代F2中黄花基因型有9种 C . 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 D . 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白花
斯氏鼠种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如图是某种斯氏鼠(2n=44)的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成年鼠的尾长受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独立遗传)。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尾最长,aaddff的成鼠尾最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该鼠的种群中,与尾长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 ,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尾长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
  2. (2) 斯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原因是
  3. (3) 斯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以纯合黄色鼠作母本,隐性纯合白色鼠作父本,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B、b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

    第三步:观察统计F2中鼠的毛色性状分离比。

    结果及结论: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分为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其中伴性遗传又分为伴X遗传(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伴Y遗传(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和同源区段遗传(基因位于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某研究人员从世代连续培养的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分离出雌、雄各一只紫眼突变体,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①:紫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F1均为红眼→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 , F2中红眼﹕紫眼=3﹕1

实验②:紫眼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F1均为红眼→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 , F2中红眼﹕紫眼=3﹕1

  1. (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果蝇眼色的遗传不可能是伴Y遗传和伴X遗传,确定的依据分别是
  2. (2) 研究人员提出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假设(假设1)。你认为果蝇眼色基因的位置还可以提出哪一种假设(假设2)。
  3. (3) 为了判断上述何种假设成立,需要对实验①、②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观测,则支持上述假设1的观测结果是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621030959

  1. (1) 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是显性性状。
  2. (2) 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 (3) 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也可能位于
  4. (4) 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I: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

    ②让交配,观察子代中个体表现的性状。

    II: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

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图示为两个家庭的系谱图,本家庭中的成员均不携带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图甲中3和4为双胞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图中4与10的基因型相同 B . 若甲中的3、4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4/9 C . 若乙中的4携带致病基因,则8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2个致病基因 D . 若乙中的4不携带致病基因,则甲的4与乙的8婚配,所生孩子完全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现有控制某高等植物植株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 A、a和 B、b(已知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 AABB高 60cm,aabb高 4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得到 F1 , F1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 1:1:1:1。F1自交得到 F2 , 在 F2中高于50cm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 3/4 B . 3/8 C . 3/16 D . 5/16
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以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表型

推测亲代遗传因子组成

第一组: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第二组: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A . ③为Dd×Dd B . 若①是全为紫花,则④为DD×Dd C . 若②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比为1:1,则⑤为Dd×dd D . 若实验结果与已知的预测相同,则两组实验都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具体关系如下图。现有一对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代,雌株全部开白花,雄株全部开红花。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红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符合定律,其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种色素存在于花瓣却不存在于根茎叶等其他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2. (2) 该植物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种,亲本白花雄株的基因型为
  3. (3) F1红花雄株的基因型为,其体细胞中最多含有个b基因。
  4. (4) 若将F1植株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出现白花的概率为
以下关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从眼睛颜色上直接区分子代的雌雄,可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 B . 若判断红眼和白眼的显隐关系,选择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可能无法判断 C . 母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应选择生男孩 D . 父亲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应选择生男孩
图是国外资料记载的一种伴性遗传疾病的家系图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 . 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C . 男性患者的女儿全患病 D . 女性患者的儿子全患病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 (2)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 (3) 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 (4) 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 (5) 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二倍体农作物,杂交育种相当困难。科学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雄性不育个体。雄性可育基因M对雄性不育基因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m基因隐性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外当雄配子中比正常配子多一条染色体时,会因为不能与卵细胞进行正常受精而不育);种子椭圆粒基因R对长粒基因r为显性。
  1. (1) 大麦杂交育种相当困难的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
  2. (2) 杂交育种时需在花蕾期进行人工异花传粉,请用文字和箭头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3. (3) 偶然发现了一株基因型为MmRr的雄性可育椭圆粒植株,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如图甲所示。该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

  4. (4) 若在图甲基础上培育出一种如图乙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由于F1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选出雄性不育种子,方便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