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 知识点题库

关于泡菜制作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清水和盐的比例为4:1 B . 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影响 C . 泡菜坛应选择火候好、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 D . 发酵过程无需向水槽中补充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 B . 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乳酸 C . 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D .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橘黄色化合物
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 . 马上密闭,保持30~40℃ B . 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C .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D . 马上密闭,保持60℃以上
请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 (1) 制作泡菜的原理是

  2. (2) 如果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含量的实验,紫卷心菜不适合用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泡菜的腌制方法、和食盐用量等条件对泡菜口味和亚硝酸盐含量均有影响.

  3. (3) 如图表示在a、b、c三种食盐浓度中,泡菜的亚硝酸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

    ①该实验是将实验材料分成,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图中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制作泡菜.

    ②从图中可知,用浓度的食盐制作泡菜比较适合,但要在发酵时间达天以后才适宜食用,特别是不宜在第5 天食用.食盐浓度为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小.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致癌物

【加试题】

(一)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 (1)

    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取少量酸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再用蘸取少量的稀释液,在MRS乳酸菌专用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以获得乳酸菌单菌落.如图所示的划线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 (2) 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要硝酸盐,与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 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cm的,在 550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一直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 (3) 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1966年,一条面积为15.6hm2的山谷,树木被完全砍伐.植物原有的物质全部留在原地分解.科学家连续三年对砍伐区和未砍伐区流过山谷的溪流进行研究.科学家不仅发现砍伐区的径流量增加了30%﹣﹣40%,还对实验区和对照区溪流中的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和未砍伐区相比,砍伐区溪流径流量增加了30%﹣﹣40%,说明森林有的作用.
  2. (2) 和未砍伐区相比,砍伐区土壤中硝酸盐的含量.请写出砍伐区植物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转化为硝酸盐过程的两个环节:

  3. (3) 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必须经过硝酸还原酶的作用还原成NH4+才能被利用.研究表明,硝酸还原酶是在有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生成的诱导酶.请根据所给材料用具,补充验证“此观点”的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示:硝酸还原酶能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反应如下:

    NO3+NADH+H+ NO2+NAD++H2O

    亚硝酸盐能与某X试剂生成红色化合物.

    材料用具:水稻种子,A营养液(氮素为NO3的营养液),B营养液(N素为NH4+的营养液),0.1mol/L的KNO3溶液,缓冲溶液,2mg/mL的NADH+H+溶液,X试剂,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分别培养在中的水稻幼苗,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缓冲溶液,研磨成匀浆后离心,获取上清液,即为可能存在的酶粗提取液A和B.

    ②取两只试管编号A、B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酶粗提取液A和B,再均加入等量的和2mg/mL的NADH+H+溶液,放于3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30分钟.

    预测实验结果:

  4. (4) 科学家在微生物体内也发现了诱导酶,调节这种酶生成方式的意义是,增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酵母菌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 . 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 C . 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和CO2 D . 醋酸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请回答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问题:   
  1. (1) 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培养基上临时保藏,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的冰箱中保藏。
  2. (2) 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但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步,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
  3. (3) 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结合形成色染料。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流程是:配置溶液→制备→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其中,使滤液变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是
如表表格内容中,有错误的选项是(    )

检测物质或生物检测方法显示颜色变化
A大肠杆菌滤膜法菌落变黑
B亚硝酸盐比色法玫瑰红色
C分解尿素的细菌酚红指示剂检测法红色
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刚果红检测法红色变深

A . A B . B C . C D . D
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 (1) 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2. (2) 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趋势。

  3. (3) 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
腐乳、泡菜是很多人喜爱的传统食品,在其发酵液中常发现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等。
  1. (1) 制作腐乳时常用的丝状真菌是,有时泡菜水面上出现白膜,相关的微生物是
  2. (2) 腐乳和泡菜制作中均加入香辛料,其作用是
  3. (3)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重氮化反应后,经处理得到玫瑰红色染料。
  4. (4) 亚硝酸盐含量高会严重影响泡菜品质,从腌制过程来看,造成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原因可能   有   
泡菜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食品,但里面的亚硝酸盐会影响人的健康,食用前最好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用的是波长为550nm的光,是因为亚硝酸盐对该波长的光有最大的吸收率 B . 为了使发酵更快些,可将蔬菜用开水和白酒浸泡1min C .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是先增多后减少 D . 在亚硝酸盐定量的实验中,制作标准曲线时用的比色杯的光程比待测样品的比色杯光程大,则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偏低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图片_x0020_190114238

  1. (1)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2. (2) 据题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pH下降的原因是
  3. (3) 该小组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目的是。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除了中和产生的乳酸外还能。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选填“具有透明圈”或“没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4. (4) 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 . 家庭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通常都不是单一菌种发酵 C .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逐渐降低 D .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通过比色法进行测定
红酸汤是种很有特色的火锅底料,制作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密封发酵时,常在坛中加入成品红酸汤,其目的是。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2. (2) 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红酸汤制作过程的初期会有气泡冒出,但气泡的产生会逐渐停止,试分析原因:
  3. (3) 亚硝酸盐含量会影响酸汤的品质,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定期采用法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色染液。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果汁时,加入黑曲霉提取液可以提高出汁率 B . 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35℃ C . 果酒制果醋的过程中,发酵瓶中的CO2产量的增加也会降低发酵液的pH D . 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实验中,N-1-萘基乙二胺需用棕色瓶室温保存
下列所用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用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B . 用干热灭菌法对微生物培养基进行灭菌 C . 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D . 用滤膜法检测一定体积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2021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泡菜制作过程中盐水需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后再用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杀死所需菌种 B . 在腌制过程中泡菜坛中的溶液会增加,这是由于盐水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C . 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用水封坛的目的是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D . 由题图知,该小组对每个坛中的数据分别画出曲线,这是不科学的,设置三个泡菜坛目的是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真实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Ⅰ.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泡菜品质,腌制前可加入含有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发酵剂。为了研究不同市售发酵剂的性能,需先将发酵剂置于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目的是 ,再将上述悬液加入发酵培养基中,每隔一段时间检测溶液的pH值和

    Ⅱ.利用红萝卜制作泡菜时,先将红萝卜和红辣椒、大蒜头等辅料用X射线、紫外线等照射以达到的目的,然后装入热水洗过的泡菜坛,加入无菌食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发酵剂。随着发酵的进行,因被分解,细胞壁受损,红萝卜的脆度会有所降低。

    Ⅲ.红萝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取腌制的红萝卜、红辣椒等打成匀浆,过滤洗涤得到滤液,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铝以除去蛋白质和最终得到无色澄清的样液。样液中加入氯化铵、乙酸及显色液,定容后混合均匀,在条件下静置25min,然后测定光密度值。腌制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原因是在酸性和条件下乳酸菌产生的亚硝酸还原酶将其降解。

     Ⅳ.发酵剂中酵母菌利用糖的能力越强,泡菜的保质期越长,原因是

  2. (2) 研究人员从秀丽隐杆虫基因组中获得了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然后将fat-1基因导入兔子的精子细胞,再与兔子卵母细胞结合,获得了若干转基因兔。

    Ⅰ.可采用法或者PCR法获得fat-1基因。为了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可选择分别切割fat-1基因的两端,再与表达载体连接形成

    Ⅱ.为了得到较多的卵母细胞,需要对母兔进行处理。早期胚胎培养的时候,为了防止细菌污染,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 。

    Ⅲ.研究人员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发情排卵、但的母兔子宫,成功生下几只转基因兔,其体内不饱和脂肪酸比普通兔子高了三倍,说明fat-1基因在兔子细胞中 。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等特色食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满足了人们舌尖上的需求。关于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流程如图1、图2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图1中柑橘果酒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发酵原理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的浓度增大,当酒精浓度达到12%~16%时,不能继续提高发酵液中酒精浓度的原因是
  2. (2) 图1中④过程制作果醋的原理是,从③过程向④过程转变,需要提供的发酵条件是
  3. (3) 图2中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是,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涉及许多相关物质,其中使用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