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生物进化理论 知识点题库

右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 . ②是自然选择 C .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 . ④是指物种多样性
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   )

A . 它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 B . 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C . 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但实质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 . “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突变产生的性状都能遗传给后代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 .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 .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 .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群落由多个不同种群及生存环境组成 C . 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加 D . 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稳态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基因突变 B . 染色体变异 C . 获得性遗传 D . 自然选择
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
A .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 . 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 . 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在生物进化学说中,拉马克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 . 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 .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①抗药性的出现是 的结果,DDT起 作用。

    是不定向的, 是定向的。

  2. (2) 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_ 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3. (3) 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4. (4) 上述材料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 B . 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C . 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 D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B .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 D .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 没有突变也可能发生进化 B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来源 C . 重组产生新组合,自然选择保留最适合生存环境的个体组合 D . 人工选择所得变异个体不是适应性进化的因素
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 .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C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 .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红树生活在潮间带,特殊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胎萌现象。即种子在成熟后不立即脱离母体,萌发形成小幼苗后再脱离母株。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的色氨酸脱水缩合产生生长素 B . 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C . 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D . 胎萌现象的产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 13 种地雀,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 13 种地雀的踪影。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岛上地雀的多样提供了原材料 B . 这 13 种地雀由于地理隔离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 C . 在 13 种地雀形成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定向改变 D .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最初产生的变异不能都保留下来
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种群是生物繁殖、进化和分类的基本单位 B . 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新物种诞生 C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均是种群进化的动力 D . 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预测进化的方向和变异的方向 C .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 种群中大量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起作用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马与驴交配所生的骡子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B .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产生并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 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这两个种群进行基因交流 D . 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这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 (1) 基因D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该基因,从而产生了基因d,这种变异和统称为突变。
  2. (2)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请根据图示,画出亲代M的17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组成

    ②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DdGG            b.DDGg        c.DdGg            d.DDGG

  3. (3) 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之间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因素的改变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 非随机交配可能会影响生物进化 C . 遗传漂变在比较大的群体里尤为明显 D . 两个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