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知识点题库

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1) 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
  2. (2) “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
  3. (3) 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
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 . 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 .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课外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 (1) 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
  2. (2)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3. (3) 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判断题
  1. (1)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2. (2)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感觉到的,表现出了环境的冷清。
  3. (3)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4. (4) “不知秋思落谁家”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5. (5)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
背诵。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连线

【十五夜】                 即庭中,庭院中。

【中庭】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地白】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冷露】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尽】                     秋天的露水。

【秋思】                   都。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  yá ),

(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 / 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脉脉不得语(màn)  B . 中庭地白树栖鸦(xī) C . 纤纤擢素手( zhuó) D . 札札弄机杼(shù)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 . 纤纤擢素手(洗涤) C . 今夜月明人尽望(全、都) D . 泣涕零如雨(落下)
对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品析正确的有(       )(多选)
A . 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烘托出了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B . “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C . 这句诗明写花而暗写风。 D . 这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