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秋 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 (1) 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 (2) 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明澈”外,还有些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 (3) 本文与《天净沙•秋思》相比较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4. (4) 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

  5. (5) 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

古诗文默写。
①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②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⑥望西都,意踌躇,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⑨杜甫《春望》一诗,通过“                           
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⑩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鹤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宋代诗人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默写                                      

  1. (1) ①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3.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
  5. (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6. (6)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7. (7) 《钱塘湖春行》中,用鸟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
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水何澹澹,                  。(《观沧海》)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小石潭记》)
                               ,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⑤黄梅时节家家雨,                                  。 (《约客》)
⑥《使至塞上》一诗中用比喻传达出作者内心孤寂飘零之意的句子是:                                                            

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碣石         ②观沧海         ③水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以咏志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 .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3. (3)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4. (4)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判断正误
  1.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 (2)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3.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4. (4)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5. (5)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6. (6)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2. (2) 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