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题库

《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写出《论语》中的成语(至少两个)。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不亦    ②人不知而不

    ③吾日三吾身    ④不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3)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4. (4) 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还要不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

下列“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择其善者而从 B . 学而时习 C . 下车引 D . 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 .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 . 《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B . 温故而知(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C . 思而不学则(殆:懈怠) D . 择其善者而之(从:采纳,听从)
选出下列语句中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由,诲女知之乎! B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学而时

②吾三省吾身

③温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⑤择其善者而

问而近思

填空。
  1. (1) 《论语》是(思想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2)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家、家、家,被后世尊为“”。
  3. (3)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3)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 (10)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1)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3) 摘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且现在常用的成语。
  4. (4)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5. (5)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 . 人不知而不(生气,恼怒) C . 思而不学则(疑惑) D . 不习乎(传授)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 (2) 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3. (3)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总结发言:

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字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及其弟子的,与《》《》《》合称“ 四书”。

选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B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的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C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D .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黄梅戏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又是现存剧种之中知名度最高的戏曲剧种。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作品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 . 母爱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质朴平实的叙述中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 C .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舍生取义”出自《孟子》,“教学相长”出自《礼记》。 D . 小语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爸爸说:“王弟,最近家父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看他。”
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     )
A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④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长沮(jù)、桀溺(jié nì):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可能不是这两个人的真实姓名。②耦(ǒu)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③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④怃然:怅然,失意。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子路问焉                 津:渡口 B . 是鲁孔丘之与             徒:学生 C . 而谁以之                    易:交换 D . 耰而不                       辍:停止
  2. (2)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A . 与其从辟人之土也 B . 人不知不愠 C . 温故知新 D . 博学笃志
  3. (3) 下列句子,与“子路行以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 . 贤哉,回也
  4. (4)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沮、桀溺最后都没有告知子路渡口,是因为想劝子路离开孔子,跟他们一起做一名独善其身的隐者。 B . 文中的“辟世之士”具体指孔子,“辟人之士”具体指长沮、桀溺。 C . 桀溺认为天下如同滔滔洪水般动荡不安,孔子虽然自以为能改变混乱的世局,实则无力改变。 D . 孔子认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5.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