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知识点题库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B .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 .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D .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又称“长勺之战”。《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填空。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它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 情感。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百丈山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 (1)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其 沫 乃 如 散 珠 喷 雾 日 光 烛 之  璀 璨 夺 目 不 可 正 视。

  2. (2)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D .
默写
①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描写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句默写

衣沾不足惜, 。

山随平野尽, 。

征蓬出汉塞, 。

  ,云生结海楼。

  ,都护在燕然。

 ,老木沧波无限悲。

《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早晚辛勤耕作的诗句是: , ;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

《渡荆门送别》中借助想象,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 , ;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 。

解释下列词语。

①平野:

②大荒:

③海楼:

④怜:

从表达方式看,《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首联属于,它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C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 (1) 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2. (2)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 .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 (2) 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 .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 . 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3.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 .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 . 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4. (4)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 .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5. (5)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春天出塞的。 C .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 .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6. (6) 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 . 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 .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 .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一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 . 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 . 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 .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 (3) 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 . 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 . 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4. (4) 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 . 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 . 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5. (5)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 . 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 . 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 . 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6. (6)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 (1) 试从诗歌形象的角度入手,说说前两句诗是怎样扣紧“留别”的主旨的。
  2. (2)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是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徙倚      驱    采

          马蹄       沙

按要求填写句子。
  1. (1) 《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
  2. (2) 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 (3) 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 (4) 白居易在《钱塘 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5. (5) 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皋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 B . 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 . 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故乡水(喜爱) D . 楚国游(往)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