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区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陋有        水陆草木 B . 八分有        明有巧人 C . 濯清涟不妖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 陶后有闻      芳草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 (1) 一,二两句写出 “山花”怎样的特点?

  2. (2) “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用的是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中台湾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又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地锅里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饭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无分南北,人无论东西,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的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而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子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确然,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⑪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1. (1) 本文的标题“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

  2. (2) 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味食物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

  3. (3) 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 . 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 . 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D . 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3) 攀条折其荣,。(《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4. (4)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5. (5) 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描述云霞多变恍若海市蜃楼;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 (1) 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

  2. (2) 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3)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
  4. (4) 八方各异气,。(曹植《梁甫行》)
  5. (5)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 (6)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7) 面对月亮,人们常常有不同的心情。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表现洒脱的豪气;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悠然赏月的欣喜。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明老人记

【清】陆陇其

    崇明县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 , 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 , 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献寿。率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1.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2.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四子长

    得侍奉颜色

    ③则明日蚤餐季

    ④老人每食

  3.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4. (4) 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

    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

  5.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的一段话,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课文中的一个个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说话yì扬顿挫、公正无私的藤野先生;有那忙lù艰辛却坚定乐观的居里夫妇;还有虽长相平平却有一双xī利而深suì眼睛的列夫·托尔斯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 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 (2) 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②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 (3)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4. (4)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小题。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但是逮捕总司令却流了血。蒋介石下榻在十英里外着名温泉胜地临潼,把所有其他客人都驱赶一空。张少帅的卫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铭九上尉午夜前往临潼,他在半路上带上二百名东北军,清晨三点钟开车到临潼郊外。他们在那里等到五点钟,第一辆卡车载着十五个人开到宾馆门口,被岗哨喝止,就开起火来。

    东北军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孙率部搜索,爬上宾馆后面的白雪掩盖、岩石嶙峋的小山。他们马上就发现了总司令的贴身仆人,接着不久就找到了总司令本人。他只穿着睡衣睡裤,外面披着一件长袍,赤裸的手脚在急急忙忙爬上山时给划破了,嘴里也没有假牙,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这块大岩石是长城建造者秦始皇陵寝所在地的标志。

  1. (1)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2. (2) 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
  3. (3) 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主要派谁为代表去谈判?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个人物两个令你钦佩的事件。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材料写出当时苏维埃中国的领导人物。
  1. (1) 他是一位农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元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谁?
  2. (2)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 (1) 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

  2.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3. (3) 第⑫段划线句说“我想说,此刻,我陶醉”,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会因为什么而陶醉?
  4. (4)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语文学习,是美好的精神之旅。默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一起领略了英雄们骁勇善战、锐不可 (A.dāng  B.dǎng)的气势;朗读《藤野先生》,我们一同感受了作为弱国子民的鲁迅对日本“爱国青年” shēn  wù  tòng  jí的心情;浏览《“飞天”凌空》,我们在跳水姑娘吕伟连贯娴熟的动作中重温那yǎn  huā  liáo  luàn 的画面。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甲】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颇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乙】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做地用它的腮带走了。

思考:《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王命急宣 (《三峡》)  

②猛浪若 (《与朱元思书》)

③未复有能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 (2) 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你根据作文格子里的作文题和开头,续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章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人物的刻画和细节描写。

我非常了解这个人

他这个人,我太了解了。

书法怕情,亦可强志。适逢祖国70华诞,你想以“挥毫泼墨”的形式寄托爱国情思。请从下列作品中选出与你此刻心境相吻合的一句,用体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图片_x0020_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