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区 知识点题库

古诗文默写。

①《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②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诗是:.。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④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⑤是故,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的《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浓浓关爱;父亲蹒shān 的背影中流着的舐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微薄的回馈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zuò……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品味生活!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柔软的父亲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作者:波佩  选自《三峡文学》2015年第2期  有删改)

  1. (1) 文章写那位捞蝌蚪的父亲,为何要强调“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
  2. (2) 文中同学的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文中哪些情节使“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3. (3)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本文也是这么写的吗?本文的写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4. (4) 有人说本文内容过于散乱,一篇文章写了三位互不关联的父亲,对此说法,你如何看待?
  5. (5) 从词语搭配和表达中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有人说,语文为你打开一扇大门,让你领略多彩的大千世界;有人说,语文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有人说,语文探究实践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荡漾着友情的涟漪;有人说,语文学习有甘有苦,有乐有忧。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你对语文一定也有许多真切的感受或难忘的经历。

请以“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请用化名代替。

古诗默写: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3)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4. (4) 风声一何盛,。(刘桢《赠从弟》其二)
  5. (5)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句子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回顾过往五年数据,杭州以综合实力在总排名中上升最为显著,武汉在技术成熟度方面实现飞跃,厦门在交通与城市规划方面发展迅速。 B . 一部讲述“如何在一个月内花掉10亿元”的《西虹市首富》点燃了这个暑期档,上映7天,票房已超14亿以上。 C . 由于受降雪影响,导致陕西、河南、湖北等地的交通受阻,省内多条高速公路采取了封闭或限行措施。 D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正带动三大城市群的繁荣和建立,或将催生更多城市群兴起,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正确取舍、敬畏生命”这四个短语中任选其一,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看拼音写成语。

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同一股ruì  bù  kě  dāng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②所有的观众都bǐng  xī  liǎn  shēng,关注着这个气质超群的孩子。

③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yǎo  wú  xiāo  xī

④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zhèng  jīn  wēi  zuò,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材料一)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材料二)技术特点:

    无人机可实现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在弥补卫星遥感经常因云层遮挡获取不到影像缺点的同时,解决了传统卫星遥感重访周期过长,应急不及时等问题。无人机系统由飞机平台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

    (材料三)工作流程:

    ①开始界面:快捷实现任务的规划,进入任务监控界面,实现航拍任务的快速自动归档,各功能划分开来,实现软件运行的专一而稳定。

    ②航前检查:为保证任务的安全进行,起飞前结合飞行控制软件进行自动检测,确保飞机的GPS、罗盘、空速管及其俯仰翻滚等状态良好,避免在航拍中危险情况的发生。

    ③飞行任务规划:在区域空照、导航、混合三种模式下进行飞行任务的规划。

    ④航飞监控:实时掌握飞机的姿态、方位、空速、位置、电池电压、即时风速风向、任务时间等重要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实时判断任务的可执行性,进一步保证任务的安全。

    ⑤影像拼接:航拍任务完成后,导航航拍影像进行研究区域的影像拼接。

A .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 B . “无人机”系统由飞机平台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 C . “无人机”解决了传统卫星遥感重访周期过长,应急不及时等问题。 D . “无人机”的工作流程:首先是“开始界面”,然后是“航前检查”“航飞监控”“飞行任务规划”和“影像拼接”。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去掉“通过” 或“使”) B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提高”改为“增强”,“基础”改为“前提”) C . 市文明办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更多人研究、了解国学经典。(将“了解”和“研究”调换位置) D .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删去“不是”)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走进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内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A《

    你的推荐语:

  2. (2) 认识鲁迅。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海婴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各式各样有趣的玩具,鲁迅也一改平日只光顾书店的习惯,常常在一些杂货店和卖玩具的摊位上驻足,花心思为孩子挑选玩具。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B

  3. (3)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感想: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画像

谢祺相

    ①他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

    ②母亲生他时难产,送到医院已昏迷不醒,医生告诉父亲,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当父亲艰难地说出保大人时,母亲突然醒了,用尽全身力气乞求医生和丈夫:“保孩子!”这是母亲最后说出的三个字,也成了对还没见面的他最博大的爱。

    ③他刚懂事时,也曾哭喊着要母亲,可看着奶奶流眼泪,父亲揉眼睛,便再也没有提过母亲。渐渐长大的他,每天都在想,母亲是什么样子呢?父亲再婚后,他对母亲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可是翻遍家里每个地方,也没有找到母亲的照片。母亲竟连张遗像也没有留下来,为此,他陷入极度的难过与恐慌之中。后来,内心慢慢平息之后,他决定根据想象把母亲的模样画出来。

    ④从来没有见过的母亲怎么画呢?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再婚,他和外婆来往并不多。但是他想,母亲是外婆的女儿,怎么说也应该跟外婆有些相像吧!外婆脸部的轮廓很柔和,于是,他把母亲的脸型画成外婆的鹅蛋脸。但是,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呢?他想起奶奶这么多年对自己的好,小时候讲故事给自己听,唱儿歌哄自己睡觉,奶奶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嘴巴,那是天下最温情的嘴巴,于是他把奶奶的嘴巴画了上去。他每天面对的继母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虽然心中还有些抵触,但每次见到继母怜爱的眼神,心中会生出一股暖意,于是,他将继母的眼睛画了上去。

    ⑤画好眼睛嘴巴以后,他停了好长时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幅画像。不久,他考上市里最好的中学,和小学班主任老师告别的时候,老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泪珠挂在鼻子两旁,鼻翼不停地扇动着,那一刻,他也很感动,非常感激自己敬爱的老师。回去后。他按照老师的鼻子画在母亲的画像上。暑假,他经常去一个同学家玩,那个同学的母亲对他特别好,经常做好吃的留他吃饭。同学母亲能说会道,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眉毛,弯弯的,随着讲话一跳一跳,好像会跳舞。于是,他把同学母亲的眉毛画在母亲的画像上。此时,只差耳朵和头发了。那天他坐公交车回家,车到半途,开车的女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然后下车把路边一位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还顺带送到医院。女司机面对满车人的劝阻和担忧,似乎充耳不闻,坚持着自己的友善行为。回到家后,他把女司机的耳朵画给了母亲。他又想起了有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把她的发型画给了母亲,他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母亲的。

    ⑥画像画好以后,他一直珍藏着,没事偷偷拿出来看。许多次,他想拿给奶奶和父亲看,想问他们母亲是不是这个样子,可他又没有勇气,害怕奶奶和父亲摇头。许多年后,他有次巧遇母亲的一位同学,她还保留着当年的毕业照,当她指着照片中的母亲给他看时,他惊呆了。

    ⑦照片中的母亲,和他所画的一模一样。

  1. (1) 文中的母亲汇集了众多女性的美好品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2. (2) 第①段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3. (3) 赏析第③段划线的句子。
  4. (4) 请在文章划线处补写一段话。要求:与上下文相契合,100字左右。
  5. (5) 文章末尾说:“照片中的母亲,和他所画的一模一样。”你觉得这是一个巧合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年颁发了2018年和2019年两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分别由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荣获该奖项。(删去“分别由”) B . 在去年召开的十九大会议中,习.平总书记为我们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把“刻画”改为“描绘”) C . 在语文综合实践中,“阳光阅读”的开展与策划,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将“策划”与“开展”对调) D . 随着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放映,让我们了解了国家在各领域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删去“随着”或“让”)
阅读《南京大屠杀》选段完成各题。

    1986年8月11日上午10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荫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我在一条小巷口下了公共汽车。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

     “老太太又发疯了,唉!”行人驻足,回头。

    她弱小的身躯剧烈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

    我和几个路人把她送进医院。两鬓斑白的H医生很生气地用听诊器敲着桌子问:“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

    H医生告诉我,这位老人叫静缘,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地点正是那棵老槐树下。

    我被极大地震动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里的裂痕。那该是何等的令人发指的暴行!

    ……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痛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数计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嚎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 (1) 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属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 (2) 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3. (3)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 (4) “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与选文第一段中那句话照应?
  5. (5) 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前进的话,会被敌人杀死;后退的话,会被军法处死。③熟歇:好好歇息一番。

  1. (1) 解释下列句加下划线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兵阵相接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 (3) 甲文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
  4. (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一            ②购无资

    ③请          ④是何异于不金陵

  2.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时习之,不亦说乎 B . 汉室之隆,可计日待也 C .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 (4)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A)“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B)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 (1) 两个选段都出自美国记者写的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这本书曾易名为《》。
  2. (2) (A)选段描述的是长征中的什么战役?为什么四川军队会有“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样的嘀咕?
  3. (3) (B)选段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动机是什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2. (2)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3. (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4) 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5. (5) 请把刘祯的《赠从弟》默写完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春节贴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达了古代人民一种迎福辟邪的美好愿望。下列适合春节张贴,并能与“邀春共住小康家”构成上下联的一项是(      )
A . 与福同圆中国梦 B . 鸟飞比翼恩爱长 C . 福如东海水流长 D . 富贵平安庆吉孝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过去一年,全球雅思考生数量突破首次300万人次。(将“突破”和“首次”对调) B . 通过家长给孩子的自律性进行评分可见,得分越高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强。(删去“通过”) C . 新技术融入教育后,老教师更担心自己能否赶上年轻教师的脚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将“不能”改为“能否”) D . 长期在盲校从事计算机课教学的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盲校基本都普及了计算机教学。(删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