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知识点题库

“舍生而取义” “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 这首诗中的,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断头今日意如何?”反映了当时作者怎样的处境?分析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写出《梅岭三章》三首诗中意义相同的诗句。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雨腥风自由花

  2. (2) 小序中划线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第二个“得”的意思是
  3. (3)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4. (4) 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 (5) 注释:

    ①意如何:

    ②泉台:

    ③旧部:

    ④阎罗:

  6. (6)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7. (7) 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8. (8) 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9. (9) “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伤病   

②二十日   

③虑不脱   

诗三首留衣底   

围解   

旌旗十万斩阎罗   

⑦捷报飞来纸钱   

⑧投身革命为家   

⑨血雨腥风应有   

⑩取义仁今日事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 人间遍种/自由/花
阅读《梅岭三章》,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 (1) 诗前小序的作用是。其中,“”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 (2) 这三章诗从体裁来看,属;从内容来看,是。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3. (3) 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4. (4) 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A . 断头今日意如何 B . 南国烽烟正十年 C . 投身革命即为家 D . 创业艰难百战多
  5.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 . 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 .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 . 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6.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 . 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 . 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D . “血雨腥风应有涯”“南国烽烟正十年”“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7. (7)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魂,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钢铁旗红映日,丹心碧血写诗篇。红色,七月永恒的主题。往昔的战火虽已熄灭,但红色的印记在每个人心中依然传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流了多少鲜血啊!让我们的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阅读或听爱国人士先进事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祭拜革命先烈,深切湎怀烈士的不朽功绩,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hóng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hòng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契合”中“契”的意思是(    )
    A . 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B . 投合 C . 用刀雕刻 D . 刻的文字
  4. (4) 将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丁、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孳生着犹如敌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惮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意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汉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⑪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⑫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⑬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⑭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咧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⑮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着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⑯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⑰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⑱“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⑲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梅绍武译,有删改)

  1. (1)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
  2. (2)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和第⑩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
  3. (3) 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
  4. (4) 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了《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

  5. (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 . 老汉因为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⑪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 . 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闷闷不乐。 D . “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 . 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 . 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达不同的意思。 D . “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两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引用的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1. (1) “断头今日意如何”从全诗看起什么作用?
  2. (2) 分析下面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此去泉台旧部,旌旗十万阎罗。

  3. (3)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紧扣“”(填写诗句),表明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无题

陈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 (1) 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 (2) 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 (3) 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
下面文字摘自李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其中画线处表达不得体的一处是(    )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A)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给爷爷扫墓。(B)在进山的路口,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叔叔拦住我们:你们好!我是文明祭扫劝导员。请把你们带的东西给我检查一下好吗?(C)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只带了鲜花,你看不见吗?(D)叔叔温和地回答:文明祭祖,好啊,既可寄托哀思,又能保护环境。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不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 . 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抬头”与“不时回头”相照应。 B . “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 . 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念。 D . 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把人生六十年来的共同感悟都形象地表现出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各题。

    读书,要善于发现。

    A.我们都崇拜英雄,喜欢英雄。B.呼唤英雄是人类永恒的情结。C.说起英雄,我们可能第一时间首先会想到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战士,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好汉;D.其实,通过阅读《名人传》,使我认识到了那些敢于直面人生的苦难,甘愿牺牲个人幸福为人类创造精神家园的人,同样也是令人敬仰的英雄。通过传记,我们会发现,书中的三位精神巨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

    读书,还要善于辨别。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

  1. (1) 文段画线句子A,B,C,D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2) 在文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④③① D . ④①②③
诗歌鉴赏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1) 诗中的“乃翁”指的是谁?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mǎng)                     旗(jīng) B . 罗(yán)                            国门(xuán) C . (yá)                              纸钱(dāng) D . (zhòng)                       血雨风(xīng)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 . 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 . 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达不同的意思。 D . 作者虽处于危难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很坚定。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1)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2. (2) 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旌旗十万斩阎罗
  3. (3)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4. (4)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变种自由花
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 血雨醒风/应有涯 C .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 人间遍种/自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