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专区 知识点题库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表里不二,决不为个人私利把谬误说成真理,把卑鄙誉为美德。

②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在这方面表现了崇高的品德。

③诚实,从本质上说,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

④更不为某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把真理斥为谬误,把善良诬为恶行。

⑤所以,诚实的人总是具有坚定的革命原则性,保持革命的气节。

⑥诚实的人尊重实际和真理。

A . ③⑥⑤①④② B . ③⑥①④⑤② C . ⑥②④③①⑤ D . ⑥①③④⑤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这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1. (1) 选文中两位母亲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里?根据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 (2) 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这个老头狠狠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句中为什么老头扫了一眼,车厢里就平静了?)

    ②“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句子中划线处为什么对“敌兵”的称号变成了“年轻人”?)

  3. (3) 小说结尾意蕴丰富,有人喜欢《在柏林》中“无声胜有声”的结尾,也有人欣赏《致命的母爱》年轻敌兵独白式的有声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

    ③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畏而爱之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 诸葛亮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 服罪输情者重必释        我之死,有子存焉 C . 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昭陛下平明之理 D . 刑政虽峻无怨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3. (3)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断3处)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4. (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5. (5) 古诗里“更惊起南阳卧龙”的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后便开启了他智谋天下的一生,最终得陈寿赞“可谓识治之良才”。联系诗文你觉得诸葛亮作为“良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诗文默写。
  1. (1) ,山雨欲来风满楼。
  2. (2) 欲为圣明除弊事,
  3. (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 (4)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5. (5) 大伯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说起,就像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所说的那样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
A .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B .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杞人忧天 C .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豁然开朗 D . 温故知新    刻舟求剑    毛遂自荐
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们在世上,用眼睛看到了美的色彩,因为那是有规则的色彩;用耳朵听到了美丽的(xuán)律,因为那是有规则的声音。因此所有的美,都是秩(xù)的建立。《诗经》最早并不是以文字的面(mào)出现,它是民间不识字的老百姓的歌(yáo),后来才被懂得文字的人记录下来,我们今天才看到这部《诗经》的书面记录。

(节选自蒋勋《美的曙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静夜功课

张承志

    子夜清时,匀如池水的夜静谧地等待着,悄悄拍了拍,知道小女儿这回真地睡熟了。

    蹑脚摸索,漆黑不见门壁。摸索着突然踢了椅子一下,轰隆砰然的炸响惊得自己晕眩了刹那。屏息听听,暗幕中流响着母亲、女儿的细微鼾息——心中松了一下。

    摸至椅子坐下,先静静停了一停。

    读书么?没有一个读的方向。

    写么?不。

    清冷四合。肌肤上滑着一丝触觉,清晰而神秘。我突然觉察到今夜的心境,浮凸微明的窗棂上星光如霜粉。

    我悄悄坐下了,点燃一支莫合烟。

    黑暗中晃闪着的一星红点,仿佛是一个意外的谁。或者那才是我。窗外阴云,室内沉夜;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浸入 ,还是浓夜正在漾出。其中那一点红灼是我的魂吗,我觉得双目之下的自己的肉躯,已经半溶在这暗寂中了。

    我觉得那红亮静止了,仿佛不愿扰乱此界的消溶。于是我坐得牢些,不再去想书籍或纸笔。

    这样,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我惊奇一半、感叹一半地看着,黑色在不透明的视野中撕絮般无声裂开,浪头泛潮般淹没。黑的粒子像溶了但未溶匀的染料,趁夜深下着暗力染晕着。溶散有致,潮伏规矩,我看见这死寂中的一种沉默的躁力,如一场无声无影的角斗。

    手痉挛了一下,触着的硬硬边缘是昨夜读着的书,高渐离的故事。

    远处窗外,遥遥有汽笛凄厉地撕裂黑布般的夜,绝叫着又隐入窗外沉夜。高渐离的盲眼里,不知那永恒黑暗比这一个怎样;而那杀人呼救似的汽笛嘶叫,为什么竟像是高渐离的筑声呢。

    我视界中的黑暗慢慢涌来,在我注视中闭合着这一抹余空——若是王侯根本不懂音乐呢——黑潮涨满了,思路断了。

    我在暗影里再辨不出来,满眼丰富变幻的黑色里,没有一支古雅的筑。

    那筑是凶器……

    我决心这样任意遐想一回。应该有这样的夜:独自一人闭锁黑暗中思索的夜。如墨终于染透了、晕匀了六合的纸,我觉得神清目明,四体休憩了。我静静地顺从地等着,任墨般的黑夜一寸寸浸透我这一具肉躯。

    墨书者,我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

    但这夜阵中不见他,不见他的笔。渐离毁筑,先生失笔,黑夜把一切利器都吞掉了。是的,我睁大双眼辨了许久,黑色的形形色色中并不见那支笔,只有墨,读不破的混沌溶墨。春秋王公显然是会欣赏音乐的,而到了民国官僚们便读不懂鲁迅的墨书。古之士子奏雅乐而行刺,选的是一种美丽的武道;近之士子咯热血而著书,上的是一种壮烈的文途——但毕竟是丈夫气弱了。

    因为乌云般的黑暗在浸漫淹没,路被黑夜掩蔽得毕竟窄了。

    我心中残存着一丝惊异,仍然默默坐在黑暗的闭室之中。黑暗温暖,柔曼轻抚,如墨的清黑涤过心肺,渐渐淹上来,悄然地没了我的顶。

    近日爱读两部书,一是《史记·刺客列传》,一是《野草》。可能是因为已经轻薄为文,又盼添一分正气弥补吧,读得很细。今夜暗里冥坐,好像在复习功课。黑暗正中,只感到黑分十色,暗有三重,心中十分丰富。秦王毁人眼目,尚要夺人音乐,这不知怎么使我想着觉得战栗。高渐离举起灌铅的筑扑向秦王时,他两眼中的黑暗是怎样的呢?鲁迅一部《野草》,仿佛全是在黑影下写成,他沉吟抒发时直面的黑暗,又是怎样的呢?

    这静夜中的功课,总是有始无终。

    慢慢地我习惯了这样黑夜悄坐。

    我觉得,我深深地喜爱这样。

    我爱这启示的黑暗。

    我宁静地坐着不动,心里不知为什么在久久地感动。

    黑暗依然温柔,涨满后的深夜再也没有远处闯来的汽笛声。我身心溶尽,神随浪摇,这黑暗和我已经出现了一种深深的默许和友谊。

    它不再是以前那种封闭的围困了。此刻,这凌晨的黑暗正像一个忠实的朋友,把我和我的明日默默地联系在一起

(选自《语言的故乡》)

  1. (1) 面对静夜,“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 (2) 品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划线词“悄悄”的表达效果。

    我悄悄坐下了,点燃一支莫合烟。

  3. (3) 文章第21段,作者叙写“近日爱读《史记·刺客列传》和《野草》两部书”,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4) 你如何理解“这凌晨的黑暗正像一个忠实的朋友,把我和我的明日默默地联系在一起”?联系生活经验或阅读积累,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来自德国的中学生Tim到你们学校交流学习,对艺术感兴趣的他准备参加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征集活动。他想了解杭州的元素,以帮助他的创作。请你参考示例,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元素,或另外推荐一个典型的杭州元素,用微信的形式把推荐语发送给他,为他提供创作灵感。100字左右。

示例:山核桃是临安的瑰宝,其果实粒圆壳薄、果仁饱满、香脆可口,也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因而享誉海内外。因为它的外壳比较坚硬,我们可以用小铁锤敲核桃的壳,现在也有手剥山核桃、山核桃仁等,给吃货带来了多种选择。

A.西湖     B.阿里巴巴     C.东坡肉     D.钱塘江大桥     E.(自主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猫

(清)宣鼎

    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力耶?姑先质资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之。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③狸奴:猫的别称。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翁每饭必以腥(食物) B . 借贷无门,典质尽(已经) C . 明告其而归之(原因) D . 翁不得已,姑之(听从,顺从)
  2.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

    ②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4. (4) 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赫赫扬扬 , 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①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但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曾风靡一时。而《国家宝藏》以历史文化的内核 , ②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的“纪录式综艺”。③节目组请来的演员影响力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节目组在表演上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④文物。格物致知 , 以物载情,咏风调雨顺,颂国泰民安。它能燃起你对中华文化的热情,拉起你的手守护历史,守护世界的记忆。

  1. (1) 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赫赫扬扬 B . 辐射 C . 精准 D . 格物致知
  2. (2)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 (1) 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 这从“”一句可以看出。
  2. (2) 两首诗歌都写到主人公见到“似相识”的飞鸟,但所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甲)(乙)两则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请诸葛亮《出师表》)

(乙)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 , 既已狼噬梁、岐 , 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 , 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 (1) 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宜付有司论其

    ②性行淑

    ③郗超与谢玄不

    ④既已梁、岐

  2. (2) 翻译句子。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オ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 (3) (甲)段中,诸葛亮认为,信任将军向宠,其结果将会是“”;(乙)段中,郗超认为,遣玄北讨,其结果将会是”(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部超都是知人善任的人。“不以爱憎匿善”这句话还能体现郗超是一个的人。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早晨雪停了,好一派红妆素裹的绚丽景象。 B .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 , 事事顺心如意。 C . 从建国之初的百废俱兴到今天的气象万千 ,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迎来了六十华诞! D . 他到我们班来检查卫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其实他想学习我们班抓卫生的方法。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岳阳楼记》一一范仲淹一一南宋一一《范仲淹全集》 B . 《你是人间四月天》一一林徽因一一诗歌一一《林徽因诗文集》 C . 《湖心亭看雪》一一张岱一一明末清初一一《陶庵梦忆》 D . 《我看》一一穆旦一一诗人、翻译家一一《穆旦诗文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慕圣贤之道。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 (1) 与“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修身 B . 千里称也 C . 臣卑鄙 D . 自康乐
  2. (2) 下列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慕圣贤之道          受匪浅 B . 无硕师名人与游    得患失 C . 非宁静无以远        无从书以观 D . 主人日再            一或尽栗一石
  3. (3) 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 (4)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阅读《一厘米》(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一厘米(节选)

毕淑敏

1

    【公共汽车上】

    售票员:买票啦!刚上车的,没票的请买票!

    小也:妈妈!快买票!

    陶影:小也,车门这儿有条白线,先量量你有多高,超过了白现,就给你买票。

    【小也走过去量身高。】

    陶影:小也,你不够,还差一厘来。

    小也:妈妈!我够了!我够了!(跺脚)你上次说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你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

    陶影:小也……

    小也:妈妈……(焦急而略带哭腔)

    陶影:我买两张票。

    售票员:这孩子够高了吗?

    陶影:您就别管了,我买两张票。

    【售票员撕票。】

    售票员:给您票,请拿好。

    陶影:给你票,小也。

    小也:哦——哦——我买票喽!我买票喽!

    【小也把票粘在嘴唇上,像个风车似的吹得噗噗响。】

2

    【到站了,母子下车。公园入口处,一个穿红衣的小伙子在收票。】

    小也:妈妈,我看见公园的大门了!(小也手里拿着一张票自管自跑远去)

    小也:(边跑边回头)妈妈快跟上!

    红衣青年:嗨!小孩!票!

    【小也把票递给红衣青年,他一把把票揪了过去。】

    【陶影见孩子跑远了,也赶紧走过去,想赶上小也。】

    红衣青年(不由分说拦住陶影,没好气地)票!

    【A陶影无声地指了指小也跑远了的身影,当妈妈的总是这样,眼光跟着孩子,别的就都顾不上说了,意思是票在孩子手上。

    红衣青年:我问的是你的票!

    陶影:咦,刚才那孩子不是给你了吗?

    红衣青年:他是他的,你是你的。

    陶影:小孩子不是不要票的吗?

    红衣青年:谁说不要票的?谁说的?

    陶影:票上说不到1.1米的孩子免费参观,超过1.1米的孩子照章购票。

    红衣青年:呦嗬!记得还挺清楚!他在我这里跑过去的,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这儿墙上有条红线,喏,就在那儿,他肯定超过了!

    【小也见妈妈总也进不了门,又撅着嘴跑了回来。】

    小也:妈妈!你怎么还不来啊!我以为把你给丢了呢!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

    陶影:小也,你过来。

    红衣青年:对!小孩,到这墙根来!

    【四周一时间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

    【陶影很有把握地注视着这一切,自己的孩子到底有多高,每个妈妈都有数,当妈妈的心就是一把最好的尺。】

    【B她胸有成竹地向小也点点头,小家伙挺大方地挺着小胸脯,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了墙角的红线旁……】

    【众人“呀”了一声,红衣青年冷笑声,墙上的红线像一条僵死的红蚯蚓,横在小也的前额上。】

    红衣青年:(骄横地)哼!你还嘴硬!现在可没什么好说的了吧!没人能逃得过我的火眼金睛!(推搡陶影,不屑地)买票去!买票去!

    【众人哄笑。】

    陶影:(轻声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来的。不够!

    小也:妈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妈妈,你的手怎么这么凉呀?

    陶影:(强自保持镇静,亲切地低头对孩子)小也,没什么大事,是妈忘了给你买票了。

    小也:(惊慌地)妈妈,你真的没买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说了,不诚实的人不是好孩子!

    【陶影意识到今天这票是不能买了,一跺脚,拉起小也,拨开众人。】

    陶影:走!小也!我们走!

    【众人哄笑。】

3

    【到了另一条马路上,卖冰棍的在吆喝,靠墙根的阴凉处,有一个老奶奶守着身高体重称。】

    小也:(伸出手)妈妈?给我钱。

    陶影:(掏了张纸币)买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小也绕过了冰棍车,径直走到了量身高的老奶奶面前,递上纸币。】

    小也:老奶奶,您量量我到底多高。

    【老奶奶拔出身高杆,抵住小也的头,眯着老花眼。】

    老奶奶:小小子,站直着点,好,好,让奶奶凑近了好好给你瞅瞅……好嘞,你长大准能是个大高个,现在就1.1米了!

    【就在老奶奶回答的那一瞬,小也惊恐地睁大了眼睛,他像对陌生人那样注视着陶影,撒腿就往前跑。摔倒了,爬起来再跑……在很远的地方停下来,充满疑惑地看着妈妈……】

    【陶影惊异地看了看身高杆。】

    陶影:(迟疑地)大妈,您这尺子准吗?

    老奶奶:我这尺子是不准,可能让您高兴!哪个当妈的不巴望着孩子长高个啊!到我这儿一量,都比原来见长!话又说回来,别盼着孩子长!孩子一长大,当妈的就老喽!

陶影:(忧郁焦灼)大妈,您可给我帮了倒忙!

    【陶影决定跟报社反映这件事。灯下,陶影费劲地写着信件,不时翻一下新华字典;写得不满意,就哗地撕掉。然后郑重地封好,贴上邮票。】

    【陶影到邮局排队发言,把挂号收据细心地收起杂,回家后又在挂历上做了一个记号,开始了焦灼的等待。】

    【一个星期天,陶影正在公用的水管前洗衣服。水哗哗地流着。】

公园主任:请问,哪里是陶影同志的家?

    小也:我知道我知道,我领你们去。(三脚两步抢着带路)妈妈来客人啦!

    陶影:我正洗衣服呢,是不是你大舅来了啊?

    小也:(神秘地)不是,是两个不认识的老爷爷。

    陶影:噢,快请进快请进!瞧我这一手的肥皂沫子!请些请坐,你们是……

    公园书记:我们是万佛寺公园管理处的,找您来是想核对一下情况。报社把您的信转给我们了。

    陶影:哦……是这样……(紧张地)小也,你到外面玩一会儿去,好吗?

    公园主任:别让孩子走,我们已经找当事人核对过情况,情况属实。现在我们要实地测一下孩子的身高。小朋友,请你站到墙边来。

    小也:(恐惧地陷入某种回忆)妈妈,我不!我再也不量身高了!

    陶影:(镇静地)小也,听妈妈的话,站到墙边去,别仰着头,也别低着头,挺起胸脯,该多高就多高!

    小也:哎!妈妈!

    【公园管理人员拿出皮卷尺,拉直。】

    【长时间的沉寂。】

    陶影:(轻轻地,但是胸有成竹地)多少?

    主任:(略有遗憾地)1.1米,正好。

    陶影:(竖决地)不是正好,你们是过了1个月零25天才来的,孩子长了,那时候他差1厘米。

    书记:(调解地)您说的也有道理,小孩是长得快。

    陶影:这事不难查清楚,你们回去量量公园门口那条红线,就知道它“缺斤短两”(指公园门口那条红线标高不准确)了。

    【主任拿出5元钱。】

    主任:这样好吧,这是5元钱,算我们对您的一点小小的赔偿。

    陶影:(宁静地)我不要,世上有的东西能赔,有的东西是不能赔的。

    书记:(拿山两张门票,商量地)那天您和孩子最终没能参观成。我们都很遗憾。如果您一定不要钱,这里有两张我们公园的游览票,是长期有效的,欢迎您和孩子再次光临。

    陶影:(平和地)不,我不要,如果我们哪天要会我们会自己买票的。

    主任:您一定是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是不是?我们回去就处理当事人,扣发他的当月奖金,叫他给您来当面赔礼道歉,也好挽回我们公园的名誉。

    陶影:(惊讶地制止)别!可千万别那样!

    主任、书记:(异口同声)那你到底要怎样?

    陶影:(恬淡温和地)小也,你过来。

    【小也乖乖地走过来。】

    陶影:小也。叫“爷爷”。

    小也:爷爷,爷爷。

    陶影:谢谢两位领导,这么大热天的到我们这小院里来,钱请你们收起,票也请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千万不要难为他。他虽说态度不大好,也是挺负责……

书记:那您写这信图的是什么呢?

    陶影:(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1. (1) 本剧的戏剧冲突围绕“该不该买票”而展开,请根据剧情发展,梳理下列内容。

    ③老奶奶好意把小也身高量高了,陶影很焦虑;

    ④陶影写信去报社反映公园“缺斤短两”的标高红线,焦灼等待反馈;

  2. (2) 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选择一处舞台说明,分析其表达作用。
  3. (3) 校园艺术节即将开幕,话剧社要为自己排演的《一厘米》拟写一则广告词。请从以下几个词中选取一个词语作为主题,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赔偿  尊严  母爱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夫②保栖:守卫居住

  1. (1) 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        ②时时而

    用凶器        ④战者德也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B .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C .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D .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4. (4) 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综合性学习。

    在东台创建文明城市的背景下,学校准备开展以“告别不良习惯,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你在学校食堂看见有学生浪费粮食,你该如何劝说他?
  3. (3) 2019年3月5号上午放学时,九(1)班李明同学在操场跑道上捡到一件校服。    校服口袋内有手表一块,钥匙一串,现金15元。他将捡拾之物交给了班长王伟。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一则招领启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客发苕溪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苕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清代诗论家。

  1. (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句。
  2. (2) 请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
文学类文本阅读。

腊梅花开(胥得意)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本来还在办着年货,等儿子回来安逸地过一个祥和年,谁知来了封城的消息。新闻和通知里都讲了,人人都不能出门。全城人都行动了,这位母亲也不能例外。她平时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小区里的志愿者,事事都带头。这次,因为疫情封城,一定是因为事情非常重大了。母亲把电话打给儿子:“封城了,政府不让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儿子是海军的一名军医,一直跟着军舰出海,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恰好今年没有任务,早就计划回来过春节的。

    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看新闻。母亲和父亲的心里焦急万分,因为他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增的病例,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时还没有特效药,人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好在,电视中不停地播放各级政府抗击疫情的相关消息。北京的专家队来了,上海的医疗队来了,全国各地都支持着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且为这次疫情而建的医院正在一天一个样地拔着节,母亲和父亲心中有些了安慰。

    可是,一觉醒来,父亲却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烧,一连串的症状都和新闻中所说的疫情相仿。忐忑不安中,老两口拨通了防疫站的电话。一个小时后,急救车来到了小区。上门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询问完情况后,父亲迅速被急救车拉走了。

    母亲被隔离在家了。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她急切地给儿子打电话,儿子没接。儿子在稍后的留言中告诉母亲他很忙。听说儿子忙,母亲突然意识到自己给儿子添乱了。全城几百万人都在家隔离着,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慌什么!

    自从父亲被接走后,母亲就开始了茫然无措。直到一天,她听人说只要春天一到,疫情就会好转。于是,她开始无比渴望春天的到来。

    父亲戴上了呼吸机,他不忍心让老伴看到自己在隔离病房里的样子,每天只是偶尔发来语音微信。父亲告诉母亲,他入住的医院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军人,请她放心。父亲还告诉母亲,所有的医护人员也都穿戴得严严整整,传染不上。父亲还告诉母亲,要相信这场仗一定能打赢。

    可是不论父亲怎么说,母亲心中还是惴惴不安。母亲知道儿子是一个海军军医,全国的医生都行动了。眼下的情况,哪怕是祝福一句都会让儿子分神。她知道儿子是一个极孝顺的孩子,有空了就会给家里打电话。可是,让她有些不解的是,除夕这天她竟然没有收到儿子的任何消息。

    时间变得太漫长了,一面惦记丈夫,一面想念儿子,母亲只能守着电视看。电视中播放了许多医生感人的事迹,母亲看着看着就哭了。感动之余,她又开始合计儿子在做啥。可是,儿子每天很晚才会发来一条报平安的短信,很简短。

    好消息一点点传来了,电视中讲,患者开始陆续出院了。而且她接到了医院的通知,明天,她的丈夫就可以出院了。A.放下电话的那一瞬间,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没来及眨一下,眼睛就模糊了一片。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等在了医院门口。每年的此时,街上的花店都热闹非凡,而如今,所有的店铺都关了门,她想给医生、护士还有丈夫买几束花的愿望也无法实现。母亲觉得无比失落。就在这时,在家里已经十天足不出户的她看到马路边有一丛腊梅正绽出一片金黄。那一刻,她几乎要尖叫出来,似乎隔着口罩都闻到了腊梅的花香,她几步冲了过去。

    B.母亲围着腊梅花转了两圈,还是没忍心折下一枝。母亲突然想起了一个办法。她几步跑了回去,掏出手机拍了几张腊梅。

    终于见到了丈夫,像是隔了几个世纪。她的泪水又泪泪地流了起来。父亲和母亲还戴着口罩,他们都知道此时哪怕再是想念也要按医生的要求保持距离。母亲急切地把手机相册打开,让父亲看里面的腊梅,大声而兴奋地说:“腊梅开了,春天就要来了!”

    父亲点点头,然后对母亲说:“把照片也给儿子发一张吧,他在病房里忙碌了十几天了。”

    母亲一惊,问:“他在哪?他咋在病房?”

    父亲缓了一口气:“他们的医疗队在除夕夜坐专机飞来了。虽然我没有见到他,但是每天我都能听到护士提到他的名字,他一直忙着会诊呢。”

    母亲激动地把照片传给了儿子,她在微信中告诉儿子:“家乡的腊梅花开了!爸妈都好。”

    那天晚上,母亲收到了儿子的回复:“爸妈,我们军舰又出海了。我在密闭的舰仓中,信号不太好,不能和你们视频,但是我天天在盼家乡的腊梅花开。”

    其实,儿子还想在回到家时告诉母亲,他在患者名单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

  1. (1)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2. (2) 结合“知识卡片”,根据下列对话完成相应任务。

    知识卡片

    小说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人物的出场方式主要有“单刀直入”、 “先声夺人”、“画家三染”、“环境烘托”等几种;次要人物具有衬托主要人物、贯穿全文、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母亲穿全文,是该小说的主要人物,她的出场方式属于。作者对母亲的刻画是非常细致的,比如文中两句画线句,你能任选一句写一段批注吗?

  3. (3) 我注意到小说中的“儿子”作为一个次要人物,从始至终都未正式登场,只是借助电话、短信的形式出现作者多次写到没有正式登场的“儿子”,你觉得有什么作用呢?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腊梅花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