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点题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

A . 5个 B . 4个 C . 3个 D . 2个

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点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若BE=3,CF=2,则线段EF的长为(  )

A . 5 B . 6 C . 7 D . 8
如图,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OB与角平分线OC相交于点O,过点O作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

  1. (1) 请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2. (2) 若AB+AC=14,求△AMN的周长.
图a、图b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 (1) 在图a中画出△ABC(点C在小正方形顶点上),使△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C=45°;
  2. (2) 在图b中画出△DEF(E、F在小正方形顶点上),使△DEF∽ABC且相似比为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3),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个.

如图,在 中,过点 于点 于点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如图,Rt△ABC中,∠ACB=90°,CA=3cm,CB=4cm,设点P、Q为AB、CB上动点,它们分别从A、C同时出发向B点匀速移动,移动速度都为1cm/秒,移动时间为t秒(0≤t≤4),在整个移动过程中,

  1. (1) 当∠CPQ=90°时,求t的值.
  2. (2) 当t为多少时,△CPQ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AB∥CD,E是AB的中点,CE=DE.

  1. (1) 求证:∠AED=∠BEC;
  2. (2) 连接AC、BD,求证:AC=BD.
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 ,已知 为边 上一点, ,现在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 ),要使点 落在长方形 的某一边上,则 的底边长为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2a+ab=2c+bc,请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 (1) 在图中画一个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tan∠B=3;
  2. (2) 在图中画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B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ABD是锐角三角形.连接CD,请直接写出线段CD的长.
如图,已知 中, ,点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 运动,同时点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 方向运动,它们到 点后都停止运动,设点 运动的时间为 秒.

  1. (1) 当 时,
  2. (2) 经过 秒的运动,求 被直线 扫过的面积 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
  3. (3)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 ,使得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B=AC=2,∠B=∠C=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E.

图片_x0020_858748022

  1. (1) 若DE=CE,求证:AB∥DE;
  2. (2) 若DC=2,求证:△ABD≌△DCE;
  3. (3) 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是点C共有(  )个.

图片_x0020_1919618062

A . 8 B . 9 C . 10 D . 11
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 ,其两点间的距离 ,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 .
  1. (1) 已知 ,试求 两点间的距离;
  2. (2) 已知线段 轴, ,若点 的坐标为 ,试求点 的坐标;
  3. (3) 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 ,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
已知:如图,∠C=∠D=72°,AD=BC,AC=BD=AB,则图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

图片_x0020_100006

A . 6 B . 5 C . 4 D . 3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延长AD、BC相交于点E,点F是BD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平分∠CDF.

  1. (1) 求证:AB=AC;
  2. (2) 若AC=5cm,AD=3cm,求DE的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点B、点C坐标分别为(4,0)、(8,0)、(0,﹣4).

  1. (1) 求过BC两点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2. (2) 若直线BC上有一动点Pmn),以点OAP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和以点OCP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求P点坐标;
  3. (3) 若y轴上有一动点Q , 使以点Q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Q点坐标.
如图,△ABC中,直线l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若直线l上存在点P,使得△PAC,△PAB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    )

A . 1 B . 3 C . 5 D . 7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上,EC平分∠BED.

  1. (1) 判断△BEC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 (2) 若∠ABE=45°,AB=时,求BC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