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知识点题库

人体中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紧密联系的,如图为人体中部分系统之间关系的模式图。

 

  1. (1) 进食后,食物中的淀粉在 中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2. (2) 葡萄糖被吸收后,血糖含量暂时上升。这时,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

  3. (3) 血液流经x系统后,代谢废物含量明显下降,x系统是 系统。

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


A . 葡萄糖 B . 二氧化碳和水 C . 氨基酸 D . 麦芽糖

下列对于下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B . 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 . ③分泌的消化液不能消化脂肪 D . 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能够分泌胆汁的器官是,它是人体的腺体,胆汁对有乳化作用.

 小辉同学长期以来的早餐搭配:一碗稀饭、一根油条和少量泡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辉的早餐食谱中缺乏人体需要的 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建议他增加进食 和少量蔬菜、水果等.

  2. (2) 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3. (3)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當的维生素C,可预防 .(填疾病的名称)

  4. (4)

    小辉想探究番茄和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他査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褪色程度越明显.

    【提出问题】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中的高吗?

    【作出假设】柑橘比番茄味道酸,柑橘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番茄中的高.

    【实验步骤】

    ①如图,向两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2ml一定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编号为甲、乙两组;

    ②再同时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柑橘榨汁、lml番茄榨汁,振荡摇匀;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试管现象.

    【实验结果与结论】

    如果甲试管中颜色褪色比乙试管中明显,说明假设 ;如果乙试管中颜色褪色比甲试管中明显,或是两支试管中颜色褪色基本相近,说明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分析与评价】

    本实验中甲组与乙组形成 关系.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更科学,可再加丙组实验:向丙组试管中加入2ml相同浓度的 和1ml蒸馏水,振荡摇匀.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能够促进下列哪种物质的清化(  )

A . 脂肪 B . 蛋白质 C . 淀粉 D . 麦芽糖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

  2. (2) 三支试管都要放在 ℃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 (3) 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 (4) 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下列为消化系统组成及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因为它里面有图乙中[]分泌的,[]分泌的,以及其自身腺体分泌的等三种消化液.

  2. (2) 某人经常感到腹腔的右上部疼痛,经检查确定是图乙器官之一发生了病变,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那么物质的消化将受到影响.

  3. (3) 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起始器官分别是图甲中[]、[]和[].这三种营养物质在中都可以被消化.

  4. (4)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图甲中的[]处被吸收,这里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适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系统。
  2. (2) 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到(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作用。
  3. (3) 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阻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如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淀粉经过①过程最终被分解为C,C是。图中②表示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
  2. (2) 消化产物C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3. (3)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A和B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实现的。某人检测到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症。
  4. (4) 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过程,血液中该物质含量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      。(可多选)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 B . 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C . 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 .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
疫情期间宅出“面点热”,烤蛋糕、做面包花样百出,制作蛋糕、面包所用面粉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如图为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的部分示意图,蛋白质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在(选填“a”、“b”或”c”)处;消化为氨基酸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氨基酸的量将(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表中A、B、C、D、E表示人体内五种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作用。表中“+”代表起消化作用,“-”表示不起消化作用,请回答:

消化液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A

B

C

D

E

+(乳化)

  1. (1) A是,由分泌。
  2. (2) B是,由分泌。
  3. (3) C是肠液,由分泌。
  4. (4) D是,由分泌。
  5. (5) E是,由分泌。
豆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每百克豆浆部 分营养物质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A

1.80

1.10

0.70

0.015

A . 豆浆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的胃部被消化成氨基酸 B . 豆浆中的糖类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 豆浆中的脂肪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D . 豆浆中的维生素A只被人体的小肠壁吸收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小科进行手术时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填“I”“Ⅱ”“III”或“IV”)。
  2. (2) 图中C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3. (3) 小甬中饭时吃了较多油脂类食物,这些油脂最终被分解成,通过B过程进入组织处毛细血管。
“温州鱼丸”是我市传统名点,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1. (1) 烹煮鱼丸,要将鱼丸放入水中煮熟。鱼丸煮熟后,水一直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温变化情况是
  2. (2) 鱼丸汤中往往加入米醋等调味品。米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 (3) “温州鱼丸”以新鲜的鯢鱼肉为主料,其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鱼丸中蛋白质转化为人体蛋白质所经历的生理过程有:小肠的消化吸收→ →合成人体蛋白质(写出二个生理过程)
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有关小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 . 小肠绒毛使得小肠内表面积增加了600倍,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 . 小肠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D . 小肠壁上含有丰富的消化腺,能分泌出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根据图①一④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①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bc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 B . 当光照强度达到图②中b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 图③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D . 图④是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Y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图中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其中D 是;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 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⑤内的血液比②内的血液成分增加的是
  2. (2) 人体通过生理过程 1,使气体a 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填字母)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 (3) 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图中 4 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填序号)途径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 . 易伤害舌头 B . 影响唾液的分泌 C . 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D . 食物易误人气管
小明对四种食物的成分进行了调查,每100克食物中所含主要营养素如下表,其中最适合作为主食的食物是(    )

_食物种类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糖类/克

其他/克

6.7

0.9

77.6

14.8

21.7

48

16.2

14.1

45.6

29.8

7.9

16.7

0.65

0.11

3.63

95.61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