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及升华现象 知识点题库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 、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称为 ,需要 热。

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升华 B . 熔化 C . 汽化 D . 凝华
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 (1)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B .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衣柜里的樟脑片升华时要放热 D .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

A . 升华现象 B . 凝华现象 C . 熔化现象 D . 汽化现象
如图,我国云南省等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军向云层里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增雨.对增雨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小水滴。以上解释中(   )
A .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 .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 .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
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汽化 B . 熔化 C . 升华 D . 蒸发
下列生活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一项(   )
A . 冬天的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固﹣﹣﹣﹣放热 B . 夏天,揭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冰棒冒“白气”﹣﹣﹣蒸发﹣﹣﹣吸热 C . 小孩发热用的退烧贴﹣﹣﹣汽化﹣﹣﹣吸热 D . 新疆冬天中冰雕逐渐变小﹣﹣﹣熔化﹣﹣﹣吸热
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属于汽化的有;属于升华的有.(填编号)
在七年级下科学书中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锤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应同学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章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章同学认为科学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应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写出小章同学对小应同学的结论质疑的理由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确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

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 (1) 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 (2) 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 (3)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以上两格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
  1. (1) 火箭点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填物态变化)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 (2) 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湖面结冰,这是凝固现象 B . 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 C . 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 D . 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 (1)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温度达到1000℃~3000℃,看起来就像一颗着火的流垦。改变返回舱表面内能的方式是
  2. (2) 为了保护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当返回舱返回时,其表面覆盖的固态隔热层会受热变成气态,带走大量热量。烧蚀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 (3) 返回舱在接近地面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会向下点火,使返回舱进一步减速。 这说明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凹槽内滴几滴水,过一会儿在瓶壁上方出现很多紫色碘颗粒,是由于
  2. (2) 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填“水蒸气”“液态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填“上升”“下降”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