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知识点题库

关于原子模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 B .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 .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 D . 夸克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B .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 . 水是由氯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 D .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子数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一切变化中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B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改变 C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有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⑥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⑥ D . ①④⑤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B .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 . 氯化钠分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 . 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
  1. (1) 显电中性的微粒有
  2. (2) 带正电的微粒有
  3. (3) 带负电的微粒有
  4. (4) 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5. (5) 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
  6. (6) 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 . 15 B . 16 C . 31 D . 46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
A . a粒子(氦的原子核) B . 电子 C . 质子 D . 中子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请你阅读下表(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填序号)。

            ③F、Cl     ④Cl、Ar

  2.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017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为镆元素(Mo)。其的核电荷数为115,相对原子质量为290,则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   290 B . 175 C . 405 D . 115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1) 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2. (2)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A . B . C .
世界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观更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 .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可能改变,但元素不会改变 D .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下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 (1) 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 (2) 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 (1) 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 (2) 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3. (3)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 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等着陆地球。
  1. (1) 科学家利用美国公布的月壤密度0.8g/cm3 , 设计了能装入2000g的月壤采样容器,但此次采集的月壤装满该容器实际质量为1731g,则此次采集的月壤密度为g/cm3(保留1位小数);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选填字母)。

    A.空气    B.水分    C.矿物颗粒    D.腐殖质

  2. (2) 月壤中有丰富的可作核聚变燃料的He-3,如图所示为He-3发生的一种核聚变示意图。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微粒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填写序号);共有种元素的原子。

  3. (3) 随“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地球的还有一批质量为40g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太空特殊的环境可使水稻种子的发生改变;这种变异属于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4月 13 日,日本政府决定在未来两年将福岛核废水稀释过的废水排入大海,引发外界和当地渔民的猛烈批评。核废水中的氚难以清除,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如图表示氕、氘、   氚的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组成情况,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氕、氘、氚属于不同种元素 B . 氕、氘、氚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C . 氕、氘、氚的原子核的质量相同 D . 氕、氘、氚只能构成三种氢分子
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    )
A . 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B .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C . 玻尔的分层模型 D . 电子云模型
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其阴离子Xm的电子层结构与Y的阳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右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 . 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 质子和中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D . 一个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1. (1) 以下是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2. (2) 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氢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学生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小柯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不正确,其理由是
  3. (3) 2022年4月26日,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 (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    )